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2章
省射洪县东南柳树镇),以及资中(四川省资阳市)。第三处,派出大将侯丹,绕过岑彭江州守军,顺江而下,驻守黄石(重庆市涪陵市东北珍溪镇),封锁长江。

    公孙述的用意很明显,前两处防线,就是针对岑彭布置的;后一处,则是针对吴汉军奔上流而来的。从棋盘上来看,这的确是一招好局。

    局是好局,但对岑彭来说,其实也不难破。从垫江往上,就是嘉陵江最大支流涪江,而广汉城就在涪江边上。公孙述之所以在广汉布兵,肯定是害怕岑彭拿下垫江后,一鼓作气,杀向广汉,然后折回资中直指成都。

    既然公孙述都看出这步棋了,岑彭决定变一变。他把五万部队,交给属将臧宫,让他率军驻扎垫江一带,任务就是盯紧上游,牵制敌方大军。然后,他亲率大军顺江直下,奔回江州。

    接着,岑彭出一招,让公孙述大开眼界。岑彭不是要攻打江州,也不急于远奔成都,而是突然顺长江直下,攻击驻守黄石的敌军。

    岑彭的策略是对的,他必须在吴汉大军赶来之前,扫清长江水上的一切障碍。

    岑彭的确很天才。他顺江而下,大破公孙述大将侯丹两万兵。解除封锁后,扬帆而上,仍然弃江州不攻,日夜奔程急进两千余里,攻陷武阳(四川省彭山县)。

    武阳,距离成都城航空距离六十千米。更猛的还在后头,岑彭乘胜而进,一直挺到了广都(四川省成都市南华阳镇)。广都,距离成都城只有数十里。

    死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迫进公孙述。岑彭仿佛要告诉公孙述,他不仅仅是冲着成都城而来的,更是为来歙复仇而来的。复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复仇更恐怖的力量吗?

    刘秀也仿佛看到,公孙述的悲剧,即将降下历史的帷幕。

    高手博弈,牵一而动十。一棋死,别的棋跟着死;一棋活,其他的棋也就活了。此时,岑彭留守垫江的部队也动了起来。

    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今属河南)人。早年当过亭长,投过下江兵,和下江兵首领王常一起跟随刘秀。刘秀见他低调厚道,做事勤快,以为亲信,拜他为偏将军。

    岑彭把五万军交给臧宫,真是个苦差事。这五万人不是自家兄弟,而是投降过来的,人心很不稳定,很多人都准备跑路回家了。人心不稳,不是他们朝三暮四,而是缺吃的。于是,臧宫就想,吃的都没有了,留守还有什么意见,要不要撤军呢?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突然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如果撤军,士兵逃跑还是小事,军中可能会发生兵变方。一旦造反兵起,失去控制,后果相当严重。于是他马上改变主意,决定不撤了。

    现在只有一条路——想有吃的,就必须往前冲,攻城抢粮。

    而涪江以上,就是广汉,由公孙述的大将延岑驻守。臧宫认为,要想冲出困境,就不要把对手当做难缠的灰太狼,而是把他视为可以撕掉的肥鸡。只要能啃下延岑,再往北就是阳乡,由王元屯驻。王元东躲西藏多年,早该干掉他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所以接下来,怎么啃掉延岑,这个战术问题,不得不引起臧宫重视。然而很快的,臧宫就知道怎么做了。

    臧宫把部队切成三路,同时并进。步兵走东岸,骑兵走西岸,水军走涪江。为了壮大声势,臧宫派部队沿着两岸的山,到处插旗。于是乎,所行之处,战旗翻滚,锣鼓喧天,山动地摇,大军顺顺当当地就开到了广汉城。

    产品质量好,不如广告做得好。臧宫在广汉城外虚张声势,真把延岑唬住了。延岑登高远望,山上山下,一望无垠,到处都是汉军飘扬的旗帜。延岑心里都不由惶恐不安起来:复仇,汉军真是为来歙复仇来了。

    延岑并不知道,臧宫不仅是为来歙报仇来的,还是抢粮来的。在这个世界上,饥饿的力量,不亚于复仇的火焰。紧接着,臧宫命令攻城,汉军士兵仿佛看到,广汉城那些白扑扑的馒头热气,朝他们扑面而来,注入了他们的身体,充满了战斗的力量。

    这场为馒头而战,为生存而战的战役,打得极是的火热。汉军一冲上来,延岑的部队竟然只有束手挨砍。成堆成堆的尸体的被扔进涪江,鲜血染红了江水,延岑跑得腿都快没了,一口气就跑回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