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太师王匡走了,他们倒霉透顶,真的又碰上了赤眉,却从来没碰过一支不偷不抢的仁义之师。
夜路走多了,总要碰到鬼的,这是留给倒霉蛋的话。但是,像长安百姓,鬼碰到多了,偶尔总要碰个神吧。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盼的。于是盼星星盼月亮,突然有一天,长安郊外到处传来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长安来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部队。
百姓互相传告,不久,他们都听说那支仁义之师,开进了北长安市。于是,为了亲眼目睹传说中的正义部队,家家携老带幼在,奔到路边侯迎。来了,果然是来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这支部队的领导人,就是刘秀得天下的首席推手——邓禹。
邓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倍受欢迎。路上到处都是革命粉丝,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到处都有人喊着要加入到革命队伍来。大约估算,平均每天都有上千人加进部队来。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邓禹属将都认为,此刻是攻打长安的最好时机,就让我们一刀捅进长安城算了。
但是,邓禹说出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他说:“不,现在还不是进攻长安城最好的时刻。”
诸将都其名其妙地看着邓禹。这时,只见邓禹接着说道:我们的队伍尽管很庞大,人气也够旺。然而,交战不是打群架,人多就一定能赢。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人多,真正能够作战的人数却很少。这是其一。
我们孤军西进,前没有接应部队,后没有粮食供给。而赤眉初拿下长安,锐气正盛,而粮食甚丰。但是,这帮人说到底还是抢匪。只要长安城中的粮食吃完了,他们内部肯定会混。到时我们再趁机攻击,岂不更好?这是其二。
接着,邓禹转头指着一个方向,对部将们说道:“不过,我们可以北上,拿下上郡、北地、安定等三个郡。此三郡粮食丰足,我们可以做为根据地,加强训兵,只要赤眉兵一疲软,我们就可以攻城了。”
就这样,邓禹丢下长安城那肥肉,北上建立革命根据地去了。但是,邓禹这个方案,传到洛阳后,刘秀听了很不是爽。
刘秀给邓禹去了一封信,猛烈批道:“在关中地区,在老百姓眼里,你就像传说中的尧,赤眉就像传说中的桀。关中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早盼着你来拯救他们。你却北上去了,请问你到底想干什么?”
没人知道邓禹到底想干什么。邓禹尽管被刘秀猛批了一顿,但是他还是铁下心来,放弃长安城,北上攻打上郡。
他还是先前那句话,现在不是攻打长安最佳时机,我们必须等待。
事实上,邓禹的理论是没错的。他就像蒙古草原上的蒙古狼,其最锐利的绝招,不是进攻,而是看着满坡的牛羊,坚忍着等待下手的机会。果然,就在邓禹的等待中,长安城内部就自己乱了。
首先是投降的新市兵王匡等人,觉得长安实在呆不下去了,准备逃跑。但是,他们还没逃出长安,就被赤眉人一刀一个斩杀了。接着,在腊日那天,长安百官集体拜神。赤眉在长安举行盛大宴会,可不知怎的,喝着喝着,文武百官就吵了起来。接着大打出手,斯文扫地,鲜血四处迸射。负责长安城治安巡逻的卫尉,看得都不顺眼,马上调兵翻墙入宫,在混乱中诛杀一百号官员。
在疯狂中变态,变态又加剧了疯狂。赤眉军整天无所事事,没有吃的就到街上抢,抢来抢去,有一天他们终于发现,长安城已经被他们抢空了,没东西可抢了。
这时,赤眉领导人樊崇决定放弃长安城,出城沿路抢劫。要抢也是要个方向的,赤眉人发现,除了长安城外,有三个地方还是可以去的。这三个地方,就是前面邓禹想去拿下的——上郡,北地郡等地。
赤眉浩浩荡荡地出城,邓禹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只咚咚两声,率军轻而易举地开进了长安城。他得到了长安城,可这里几乎是一座空城。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邓禹以为,赤眉引兵离去,长安城再也跑不掉了。可是没想到,刚刚离去的赤眉,竟然又回头朝长安城奔来了。
赤眉之所以走回头路,吃回头草,实属无奈。数十万的军队开到北边后,碰上了另外抢地盘的,就干起来。人生地不熟,并不是人家对手,只好跑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恰好又碰上北方降雪,很多士兵在路上被冻死。于是乎,他们只好向东转撤退。
长安就像一个水灵灵的西瓜,尽管被赤眉军啃得只剩下了皮。现在,他们想回来接着啃皮,首先要过邓禹这关。邓禹想都没想,把军队调出长安,开到郁夷截击。
郁夷,即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县西。在这里,双方大打出手,打得热火朝天,人仰马翻。一个不让回长安,一个说要回长安。打了半天,结果是要回长安的打赢了,被打得人仰马翻的是邓禹。
邓禹大败,只好撤出长安。于是乎,赤眉军再次返回长安城,继续啃他们啃剩的西瓜皮。
邓禹一口气就逃到了云阳(陕西省淳化县西北),很郁闷地朝着长安方向眺望。说实在的,他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