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不杀刘秀,封侯纳将,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不担心刘秀会寻仇,打狗要看主人,玄不是主人,不过是被别人利用的一条好狗。所以,他夹在刘秀和新林兵等之间,最不难做人的是他。
相反,他很安。无论双方怎么打,都不会打到他身上。如果有一天,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当然最受益的就是刘玄这个坐在台上看戏的了。
于是乎,刘秀就像是刘玄棋盘上的活棋,被保留了下来。不是不说,这是一着多么天才的一招棋啊。
就这样,刘演之死,就被刘秀和刘玄两方,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到了最后,谁也不愿再提起此事。没办法,双方还有共同的利益,在他们的前方,还有一个巨大的诱惑,等待着他们。
那个诱惑的名字,就叫长安。只要拿下长安,砍下盗国大盗王莽头颅,天下可定。接着,刘玄就分派任务,大家各自忙活去了。刘玄布置了两个进攻任务。一支军队直扑武关,向长安进攻。一支军队则是向洛阳。
在汉朝的地图上,洛阳跟长安一样重要。王莽当皇帝以后,就准备迁都洛阳。可是因为成本太大,其属下诸多官员说,再派人去修宫殿吧,等修好了,再搬去也不迟。没想到,再等等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负责进攻洛阳城的人,是定国上公王匡。无巧不成书,在王莽那边,负责驻守洛阳城的人,也是一个叫王匡的人。秋季,九月。新市兵首领,定国上公王匡攻下洛阳,砍杀王莽的太师王匡,洛阳城落下起义军手里。
造反兵团拿下洛阳城后,刘玄就召集开会,说宛县太小了,这里不是建都理想地盘,我们还是搬到洛阳去吧。诸将回话说,领导英明,洛阳居天下中央,城郭又大,土地又肥,美女又多,我们早想搬家了。
可是又有一个问题,迁都洛阳以后,谁来负责洛阳城的打理呢?这时,刘玄脑袋灵光闪现,拍板叫道,要想治好洛阳城,非一个人莫属。
这个人,就是破虏大将军刘秀。
四、王莽:末日
造反兵们迎来了他们最美好的时代。所以他们的日子,是往前数着过的;然而此时,对于深居长安城的王莽,却是倒着数的。数着数着,他发现自己真的没多少日子可数了。
王邑几乎带着他的部军事家产,输在了昆阳城下,两话没说,直接滚回了长安城。输了也就认了,问题是树倒猕猴散,他最善战能说的,可从来没他话放心上的严尤,竟然带着副将陈茂将军,投降到另外一个叫刘望的起义军那里去了。
退一万步来说,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此时,长安城里,正在弥漫着一股不祥的空气。空气里,充斥着尽是阴谋与杀气。
先是有一个道士高师,找到卫将军王涉说:“据我查书考证,几乎所有神秘预言书,都说刘氏必须兴盛,而王莽新王朝必败。这不是吹的,书上连皇帝名字都想好了,它就是国师刘秀。”
王涉,即王根儿子,王莽的堂兄。王根死后,他能混到卫将军这个位上,托的还是老弟王莽的福。如果没出问题的话,王涉一听那话,就应该马上把道士推出去斩了。
事实恰恰相反。王涉听了以后,如获至宝,马上去找国师刘秀(刘谙)。刘谙听了以后,又相继找了两个人,一个是大司马董忠,另一个是宫廷禁卫官司令孙伋。
很快的,他们四人就结成联盟。按目前形势而言,把国师刘秀推上去当皇帝,那是很不靠谱的。他们一致认为,当前最为识相的做法,就是利用手中权力,调动部队,逮捕王莽,向刘玄政权投降。只有这样做,一家老小方可保命。
在王莽夺取汉朝权力,改朝换代时,王涉是出过力的,刘秀曾当过幕后策划的。可以这么说,他们这四个人,可都是粘附在王莽这棵大树上的大猕猴,如果他们都反了,王莽的日子,也算是到头了。
此时,王莽已经吃不香,睡不甜。每天送到他桌上的鲍鱼,他才咽那么一点点就没胃口了。为了解愁,他饮酒无度,一边饮,一边读着兵书,困了就拍在桌子上睡。他先前染的黑发,又一夜之间愁白了。
他愁白头发,却没料到危险的炸弹,就要在他身边引爆。
终于,王涉等四大佬,引爆了阴谋的炸弹。然而,万事总有个意外。炸弹没有把王莽轰死,竟然失手把三个人炸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