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仿佛听到毒蛇吐着信子丝丝爬行的声音。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
刘秀告诉刘演,平林兵和新市兵已经妒忌我们了,务必警惕他们。
刘秀自信,他的判断是建立在逻辑推理之下,绝对靠得住。要知道,平林兵和新市兵的那帮人,从来只有他占你的便宜,别想你拔他们身上一根毛。他们占别人便宜,也要防止别人抢他的便宜。毫无疑问,刘演的存在,对他们的既得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但是,刘演对刘秀的警告,一点也不放心上。他告诉刘秀,这帮人天性如此,爱占便宜,心里整天想着那点东西被人抢走,也可理解。
事实证明,刘演错了。对敌人的容忍,就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很快的,有一个人告诉刘演,停止挖坑,赶快准备对付不测事件。
给刘演提议的人,是他的舅父樊宏。樊宏发现势头不对,源于一场酒宴。
说是酒宴,事实上就是为刘演准备的鸿门宴。刘玄办了一个宴会,召集体将领喝酒。就在宴会上,刘玄的绣衣御史亮出了一块玉,并断成两半。熟悉鸿门宴的同学都知道,当年刘邦在鸿门宴上陪项羽喝酒的时候,亚父范增示意项羽动手,搞的就是这个小动作。
绣衣御史那个动作,刘玄看见了,樊宏也看见了。但是,刘玄举棋不定,不敢动手。
项羽不杀刘邦,已成千古遗恨;刘玄不杀刘演,肯定又是一个千古反面教材。这个道理,刘玄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为什么还不动手呢?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懦弱。新市兵和平林兵正看中他的懦弱,才扶他当皇帝的。没想到,因为这个懦弱,要坏了大事。于是,酒喝完了,大家装做没事,就散了。
宴会后,相信新市兵和平林兵都跺着脚急坏了。但是,樊宏更急,他拉住刘演,警告道:“喝酒的时候,刘玄的幕后推手杀机已现,如果不先发制人,将死无葬身之地。”
刘演默不作声。
就这样,时间刘玄拖住了刘演的死亡脚步。刘演也拖住了刘玄,以及其背后推手们的死亡时间。双方一下子胶着了,谁也不敢先动手。
在平衡的博弈天平上,双方都仿佛都在等待着,一根打破命运平衡的稻草。
三、刘秀之秀
在新市兵和平林兵将领眼里,刘玄是个软蛋,胆小怕事,一捏就碎。事实上,这不是真正的刘玄,他们都被受骗上当了。
真正的刘玄,是一个善于算计政治行政成本的高手。刘玄认为,今日不同往语,他不是当年的项羽,刘演也不是当年的高祖刘邦。在造反兵团里,支持刘演的,非但有刘家帮,还有下江兵王常。一旦刘演有事,内部就会有一场大火拼,两败俱伤,这就成了王莽了。
团结,团结压倒一切。这才是当年的政治任务。在这个角斗的天秤上,要把刘演拉下马,就必须等待时机。
当然,刘演当然也不是一只好欺负的鸟。当刘秀警告他的时候,他貌似无动于衷,实是暗自忍爱。刘演料定,在他没有动手之前,刘玄定然不肯乱动。也就是说,静以观变,是制敌的王者之道。从整个大局来看,这是一着险棋,也是一着好棋。
但是,有人就是沉不住气,总是情不自禁地,要跳起来跟刘玄拍板。
这个搅浑水的家伙,名唤刘稷,是刘演的一个老部下。凡是举事之人,没有两把刷子,在江湖上是很难混的。很显然,刘稷是有刷子的人,不是两把,而是一大把。在造反兵团里,首数不怕死的,不是别人,而是眼前这个刘稷。因为不怕死,刘稷屡建奇功,头上光环闪烁,不胜受用。
匹夫刘稷,在他眼里,除了刘演,谁都不鸟。所以,自从新市兵和平林兵集团扶持刘玄当皇帝以后,他就跳将起来大吵大闹。他认为首先起兵图大事的人,是刘演,而不是刘玄。好不容易打下点江山,劳动果实竟然被刘玄叼去了,好不愤怒。
刘稷跳脚的时候,刘演还是把他按下去了。从此以后,他就对刘玄恨不得插了两刀,彼此从此不容。
刘演是聪明的,他当然不容许刘稷乱动,不然理亏气不壮,必坏他大事。但是,还有一个更聪明的人,却在背后偷窥着刘演的一举一动。
这个聪明人,就是曾经建议刘秀回家动员起兵的李轶。刘秀打一开始接触李轶以来,就觉得这是一个不靠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