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5章
他们联手以来,这两支队伍就不是冲着他而来,而是冲着分权分肉而来的。之前,如果不是刘秀将刘家军抢来的东西,分给他们,可能他们早就打了。后来,如果不是王常加盟,这帮人早就溜了。

    现在,这帮人看着好大一块蛋糕,如果不割块大的,他们是不甘心的。革命尚未成功,就此发生内讧,当属不智。所谓攘外必须安内,所以刘演必须对新市兵和平林兵让步。

    当然,刘演是有条件的让步。

    刘演这样告诉新市兵和平林兵:拥立刘玄当联军盟主,那是没问题的。但是,盟主称号,最好不要使用皇帝称谓。因为,天下变民集团中,除了我们这一支,还有盘踞在青州和徐州的赤眉军。如果赤眉军闻听我军封皇帝,凭他们数十万的兵力,肯定不甘居于我军之下,也要推出一位刘氏皇帝。这样的话,王莽还没消灭,起义军内部就打起来了,最后得利的,就只有王莽了。

    还有,从舂陵和宛县这么点地方,如果敢自称皇帝,容易成为天下攻击目标。所以,我的意见就是缓称帝,先称王。这样的好处就是,如果有朝一天赤眉军做大了,我们可去投奔他们;如果赤眉军没有封帝行动,我们就先联手消灭王莽,等到将来收服赤眉,再封皇帝,也不为晚。

    刘演真不是混的,他这翻高见,立刻折服了平林兵和新市兵。于是联军决定推举刘玄为王,择日登基。

    二月一日,刘演联军在白河河畔,替刘玄举行登基仪式。封新市兵王凤为“成国上公”;刘演为大司徒;平林兵陈牧为大司空;刘秀为太常偏将军;王常为廷尉,大将军。

    一个新式政权,就此宣告成立。

    第七十二章成名之战

    一、昆阳呼唤刘秀

    由以上可见,刘演率领的联军,其组织之严密,动机之明显,计划之周密,在国大大小小的变民集团中,堪称楷模。但是,刘演没有丝毫骄傲。他离骄傲的日子还太远,当前他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搞定严尤。

    在王莽所有将军中,唯有严尤是拿得出手的。刘演心里牵挂着什么,严尤了如指掌的。严尤已经看出,刘演目前最想要的,就是宛县。

    宛县,不仅仅是南阳郡守首府,这里更是通往长安的要道。当年,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城时,就是先拿下宛县,然后向前挺进的。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刘演要拿下长安,必先攻下宛县,以此为跳板,进可攻,退可守。所以说,拿下宛县,大业即可成功了大半。

    要拿下宛县,首先问严尤同不同意。严尤当然是不同意的。他已经想好了,如果他守不住宛县,长安危在旦夕。所以,他必须扼住宛县,向前挺进与刘演决战。如果撑不住了,他相信,王莽必然会有安排。

    严尤这招无懈可击。于是,他大胆往前进,将部队开出宛县,向前挺进了三十公里外的淯阳。但是,严尤怎么也没想到,刘演磨刀霍霍,已等他好久了。

    在淯阳河畔,刘演部队继续发挥了光脚不怕穿鞋的革命精神,与政府军对砍。在疯狂的呼叫和砍杀声中,大破政府军,打乱了严尤进军的节奏。于是乎,严尤只好撤军开溜。

    严尤在前面撤,刘演就在后面狂追。不消多久,刘演就将宛县彻底包围了。

    刘演两次大破政府军的消息,马上传入长安城。这两个坏消息,让王莽莫名的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挫折感,一夜之间,他头发白了。

    但是,王莽还没有到陷入无可自拔的境地。所谓,锅里有米,心里不慌。王莽锅里不但有米,而且尽是哗啦啦的大米,他没有理由慌张。一想到这,王莽再次抬起失挫的头颅,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为了体现自信的魅力,王莽特意将白发头染黑。然后,他马上召了一个人进来,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次,我决定拿出老本来,跟变民集团火拼,新王朝的生死存亡,就靠你了。”

    王莽召见的人,脸孔并不陌生。在镇压造反兵方面,不敢说他是专家,但至少他是有经验的。这个人,就是曾经以消灭翟义起义军成名的大司空王邑。

    当然,王莽底气十足,不是因为有了王邑这张王牌,他真正的王牌是,手里还握着至少四十万以上的部队。更可怕是的,这四十万军队,是政府主力和精锐。王莽锅里那哗啦啦的大米,指的就是这数十万的王牌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