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都曾不同时不同地点地目睹过秦始皇之龙颜,当时刘邦情不自禁地发出这般赞叹的声音:大丈夫当如此!意思就是说,大男人就应该享受这般风光无限的帝王生活。然而,项羽当时却发出这样的怒吼:彼可取而代也!此话调侃地说就是,秦始皇那个鸟人,我可以把它掀下来坐上他的位置。
这是两个不平常的男人说的不平常的话,司马迁一点都不敢马虎地记在了《史记•本纪》里。同样的一个咸阳城,在两个男人眼里呈现出的气象及心理暗示却极是不同,刘邦喜享受,留恋不舍于其中;项羽好破坏,以火与铁来证明霸王无敌!
性格即命运,说的果然一点没错啊。
搞完三光政策后,项羽准备撤军东还彭城,这时有个人向他提议道,关中风光壮阔,物产丰富,是真命天子吞云吐气之王地,不如就此留下来吧!
给项羽提建议的这个人姓韩,名字不详,人称韩生。在古代中国,只要是读书人,不管你读的是好书还是坏书,是儒家还是阴阳家,通通称生。项羽再次回眸关中,韩生所说一点没错,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又肥,不愧是一块称王称霸的龙盘虎踞之地。可惜的是,韩先生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项羽烧完了宫室后才提,咸阳城基本上都被三光了,连住的地方都没个像样的,这种残破之地还留下干屁呀,还是抄家伙赶快走人吧。
于是项羽理直气壮地对韩生说道:“我们还是回去吧,如果富贵不还乡,就好像穿着一套漂亮的衣服在夜里行走,这又是何苦呢?”
韩生一听,马上晕菜。
这哪是一个纵横四海,以天下为家的英雄所应该说的话!这跟一个在外以打劫杀人为生的暴发户大佬到底又有多大的区别?项羽一思考,韩生就发笑!韩生无法忍受项羽思想政治上的幼稚可笑及愚蠢无知,他一时脑热,对项羽冷笑着说出了一句掉脑袋的话:哼,瞧你那猴样的!(沐猴而冠)。
项羽一愣,转而暴怒。小样的,你敢骂我猴样,看我不把你煮成熊样。他二话不说,把那位可爱而又可敬的韩先生丢到锅里,烹成了一道地狱人肉汤!
听说人在极度愤怒或是极度得意时,智商及情商都是低得囊人的。一直以来,项羽不是被复仇的火焰烧乱头脑,就是被胜利的狂喜冲昏头脑,同样都是年青人,毛泽东十六岁走出乡关时曾写下著名的两句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相比之下,二十七岁的项羽真的差得太远了,也难怪毛主席后来警告革命同志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话说回来,英雄也是正常人,项羽有衣锦还乡显摆装款之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只可惜的是,他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萌发出一个极度错误的念头!由此我们也总算看清项羽的本质:他不过是一粒复仇的火种,命运注定他只会为复仇和显勇而活,并非用心兼顾天下苍生。
天下扰扰几时休,到底有谁,能了解苍生心里的疾苦?至高无上的苍天啊,你可否听到了草野焦渴的呼喊?如果听到,请你睁开双眼看看这个世界,赐我们一个能安身立命的真主吧!
然而大地无声,天空缈缈兮无一丝回荡之音。
四、西楚霸王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今秦鹿已被架到刀架下,该下屠宰分肉的时候了。但项羽有个难题必须解决,那就是怎么样才能不让刘邦捞到便宜?
项羽和范增一起谋划,他们立即想到了一个极佳方案——让项羽名义上的上司楚怀王反悔撕毁口头约定。这叫一箭双雕,如果楚怀王能收回承诺,刘邦不但分不到关中,项羽又可推辞责任,可谓是两其美之计!
于是,项羽把基本思路和想法包装了一下,派人马上传到楚怀王那里。然而出乎项羽意料之外的是,楚怀王想都不想,直接就给他回话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想收就收回来,一切就按曾经定下的口头协议去办!
这真是一个不怕死的男人,一条小命都被捏在手里,还敢做这般无畏的抗争。项羽当即拍案大骂,他隔着空气对楚怀王吼道:“你怀王是我项家封的,凭什么不跟我们合作?秦我功军最大,现在通通的一切都该改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