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看来我们只有暂时认输了,我请项伯进来,你告诉他大家误会一场,您并没有背叛项大将军之意。”

    刘邦情不自禁地问张良:“你是不是跟项伯有什么交情呀?”

    张良连忙解释道:“交情谈不上,不过我曾救过他一命,所以他就报答我来了。”

    原来如此。刘邦心有所悟,又问道:“你和项伯谁的年纪大?”

    张良答:“项伯比我大。”

    刘邦说:“你帮我请项伯进来,我要以干哥哥的厚礼对待他。”

    张良邀请项伯,说沛公想请他喝酒。项伯又不是傻瓜,三更半夜喝什么酒?喝酒就算了吧,我还得连夜赶回军中待命呢。于是项伯连连推托恩公张良之邀。

    一个要走,一个偏不让。张良告诉项伯,他如果不听沛公解释,就别想走出这个军营。无奈之下,项伯就被只好被拉着去见刘邦。

    刘邦一看到项伯就说道:项兄,你得听我好好解释,项羽误会我啦,请听我细细说来。

    第一,我自从入关以来,不要说珠宝,我就连一个铜板都不敢贪。我不但如此,还大力管好咸阳的档案和户籍,把咸阳所有的仓库都封好叫人看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什么呢?那就是等待项大将军过来做决定啊,我真不知道何来谣言说我独吞天下财宝?

    第二,我之所以派人守着函谷关,主要是防备关中盗匪生事或者发生突发事件。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这样都是盼星星盼月亮盼项大将军早日到来呀,又何来我刘三造反一说?

    哦,果真是这样?项伯的心似乎宽许了许多,既然是误会,那就继续喝酒。刘邦见火侯已到,立即使出撒手锏:立场向项伯提亲(约以婚姻)。

    这招不可谓不猛,一下子让项伯无法招架。我们无法知道刘邦到底是为哪个孩子做媒,双方也不知道谁家娶谁家嫁,但是他一提出这门亲事后,项伯就答应了。

    这真是叫人奇怪了,项伯的子女难道还怕找不到亲家吗?偏偏找个无赖当亲家?其实,当时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成功,原来有三:

    首先,张良面子太大了。张良是项伯恩公,他要自告奋勇地替刘项两家当证婚人什么的,项伯是无法拒绝的。

    其次,刘邦项羽本同诸侯行伍出身,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既然大家都坐到桌面把事情说清楚了,刘项两家前疑尽弃,又结百年好合化干戈为玉帛,何尝不是一件两其美的事?

    再三,举目当今,争夺天下者唯有刘项两家。两家以政治婚姻关系联袂,如果刘项两家都当王封侯,试问天下还有谁比他们更大的尊荣?

    如此看来,项伯这一趟而来并没有白忙活,他只能是好人做到底了。临走前,项伯这样教刘邦道:“明天早上务必带着诚意到鸿门向项羽谢罪,否则后果自负。”

    刘邦连忙许诺说,一定一定。

    项伯连夜赶回军中,立即对项羽游说道“如果不是沛公先攻入关中,你项羽能这么快打进关中吗?沛公这么一个有大功劳的人,你如果杀了他天下都觉得你不义了,不如就此善待他一起和气生财,那不是挺好的一件事吗?”

    既然此事纯属误会,叔叔也把话说到这份上,我项羽也赚足了面子,那就算了吧。项羽当场对项伯许诺明天不战。

    第二天,当范增听说项羽不战刘邦,当即暴跳如雷。范增头上的两只眼睛就像两面照妖镜,天下那些牛鬼蛇神只有被他一扫而过,无不原形毕露。他早就看出,像刘三这种无赖出身之人,迟早是项羽称霸天下的对手,如果不早日除之必留后患。

    尽管项羽放弃作战计划,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范增听说刘邦要来鸿门谢罪,立即给项羽策划一个阴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鸿门宴之机当机立断伏杀刘邦。

    但项羽犹豫了。你知道世界上最柔软是什么吗?是项羽那颗柔软的心呀。这种柔软,范增称之为妇人之仁。

    范增对项羽嚎叫着:一山不能容二虎,一天不能出二日。你今天不杀他,明天他就来要杀你。将军你就果敢地下手吧。

    项羽:项伯都说了,此事纯属误会,既然是误会就算了吧?

    范增:误会?天下有什么事是能瞒得过我范增的,这不是误会,这是一个天大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