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做为叔叔的子婴,生有两个成年孩子也是说得过去的。按这个结论来说,我们就称赢婴为子婴叔叔吧。
子婴叔叔听说胡亥依赵高之计准备干掉蒙恬蒙毅,马上向他进言规劝道:胡亥呀,你没听说过六国灭亡的故事吗?赵国听信谗言杀害李牧而亡国,燕王听用荆轲之计背弃盟约而亡国,齐王建杀忠臣而误用后胜而亡国。蒙氏兄弟乃朝廷重臣,鞠躬尽瘁,不愧是秦朝百官的好榜样,你如果执意要干掉这样忠孝之臣,而起用没有节行之人,下一个亡国的将是大秦!
子婴的话像针深深地刺伤了胡亥同志那幼小的心灵,你当皇上还是我当皇上?你叫我不杀,我偏杀给你瞧。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冤狱与国家法律似乎永远牛马不相及,皇帝说某某有罪该死,那他多数劫数难逃。在那样的政治怪圈中,处死下臣往往与法律道德无关,纵使在秦朝那样所谓以法治国以证据论罪的时代里,即使拿出一百部法律也挡不住皇帝的一个杀字。
所以说,在邪恶的时代里,邪恶是邪恶者的通行证,傻逼是傻逼者的墓志铭。蒙毅如此,蒙恬如此,后来的李斯亦是如此。
尽管秦始皇创造了史前最辉煌壮丽的历史,但在那样辉宏壮观的时代里,仍然阻挡不住人性的变异。胡亥和赵高就是最佳典例,他们以身作则,努力实践,在人类的变态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他们这笔劣迹从秦始皇驾崩那天开始,现在继续努力地把自己臭名声推上历史的最高峰。这中间的一峰就是杀害蒙恬兄弟,高峰止于后来的李斯冤狱。
胡亥立即派使者给蒙毅捎去一句话:我父皇册封太子时,您总是为难我。现在丞相已经放话说你为臣不忠,罪及你家。我于心不忍杀掉那么多人,只是赐你一死,你这算是很幸运的了,你还是干脆一点自己了结吧。
胡亥这招叫借刀杀人一箭双雕。这真是一个不祥的声音,杀蒙毅是胡亥和赵高所为,他们却让李斯来背历史的黑锅,这无异于也连带着为李斯敲响了人生的丧钟!
蒙毅明知自己像赵高一块挡路石,注定要被扔掉,然而亥蒙毅临死前仍然怀着一丝幻想申辩。他对胡亥的使者说道:你们太冤枉我了。我对先帝忠心耿耿,先帝叫我干啥我就干啥,从来不敢说一个不字,何来我拦您当太子一说?这件事肯定是有人想陷害我,我强烈要求你们再回去把问题查清楚。
跟畜牲走狗讲忠孝,那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忠孝忠孝,杀的就是你这等忠孝之臣。谁叫你当初那么死心塌地地听先帝之话,还差点把赵高一条命拿去了呢。死到临头讲什么都是不顶用的,还是留着入地跟秦始皇讲去吧。
于是,使者毫不客气地把蒙毅干掉了。
使者马上回去向胡亥和赵高复命。赵高一颗心落了一半,好,下一个该轮到蒙恬了。
胡亥又派使者去对蒙恬说:你蒙毅犯罪牵连到你,他被我判下地狱了,他在地下甚是寂寞,你还是赶快去陪他吧。
这叫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蒙恬傻掉了。纵使他曾经纵横驰骋,大秀英雄本色,但一旦落下卑鄙无耻者的手里,却什么都不是。
临死前,蒙恬也做了一次徒劳无功的抗辩:我蒙家奉公律已,替秦冲锋陷阵建立威信,如今数来已有三代。你们凭什么杀我?
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蒙恬还真敢狂妄自大不知死活。什么奉公律已建立威信,如果不是先帝皇恩浩荡,你能有机会建功立业吗?抬得起你就踩得了你,杀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赶快领死吧。
蒙恬被逼自杀。
让我们用北岛一句著名的诗对秦朝末世稍做一个基本的概括吧: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邪恶的时代里,即使是英雄的眼泪也无法穿透黑暗的铁幕。扶苏之死,秦失众望。蒙氏之后,再无名将。
悲哉,大秦!
三、暗战
胡亥之所以被称畜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凶狠如疯狗,除了赵高以外他谁都敢咬,谁碰上谁倒霉。可怜的蒙氏兄弟就这样栽这么一个无耻太监圈养的狼狗嘴里。
胡亥和赵高联合出的这招,也叫杀一儆百。抓人时,秦满朝大臣都默不作声,等杀了蒙氏兄弟后,大家突然觉得赵高下手实在太狠了。连蒙恬这般功高盖世的英雄都敢杀,那以后赵高不知哪只眼看谁不顺眼了,乱杀他们起来不是比踩只蚁蚁还容易?
于是朝庭沸腾了。秦朝百官一半出于恐惧自卫,一半出于愤怒出气,都吵吵嚷嚷要告赵高。这时赵高害怕了。多行不义必毙,此话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一对一谁怕谁,可现在满朝沸腾,他一个人哪能对付得了那么多人?更让他焦虑的是在这些人群中,如果突然冒出一个比他赵高还赵高的,那还能留得命吗?
面对汹涌的群臣,赵高心头突然一动灵感像闪电在天空一划而过,脑袋中突然跳出一个十分荒唐,十一分可笑,十二分让人不可思议的计策,而正是样的灵感之计竟然让赵高度过了难关,并且登上了无耻的高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