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父兄族中有官职的部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密折
密折,始于顺治,推行于康熙,而大盛于雍正。所谓秘密奏折,就是折子不走正常的渠道,而是径直报皇帝亲拆御览,皇帝有什么指示意见,随手用朱笔批示,然后再密封发还给原奏人,所有内容除了君臣二人,外界不得而知。
这种密折治国术为什么独独盛行于雍正时期?雍正和别的君主相比,有着非同寻常的资质:一是精力过人,普天之下无事不想过问和插手,在这种雄主的手下,官员可别指望有什么隐私,妻妾争风的家丑不过夜就被雍正知道了。二是多疑忌刻,雍正最忌官僚结党,而这类实质为“小报告”的密折正是防范臣下欺蒙的利器。
雍正对密折所作的朱批,是非常个性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甚至常常不避村俗俚语。雍正的朱批还是拉拢臣子的手段,“凡是外调出京为官的大臣,朕都非常感慨,不忍心和他们分别,可因此而落泪的,却只有你一个人”;“要注意认真养好身体,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喝酒?如果是喝的话就戒了吧”!如此深情款款的上谕,做臣子的哪有不感激涕零誓死效忠的?
雍正皇帝爱喝酒
雍正平时政务非常繁忙,连外出都没有时间,他从未像康熙或者乾隆那样南巡或是北狩。有时候心情郁闷,自然要略加排遣,从而缓解压力,也是对自己不能外出游乐的一种补偿吧,雍正喜欢喝宁夏产的一种羊羔酒。
雍正曾经发密令指示年羹尧:“宁夏出一种羊羔酒,当年有人进过,现在已经有二十年停止不进贡了。朕非常喜欢喝这种酒,宫中现在没有了,你秘密寻些送进宫来,不用太多,百瓶左右就够了,喝完了朕再发旨通知你。”
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雍正对道教修炼的丹药,非常感兴趣,在宫中蓄养道士为他炼丹。他亲自用朱笔书写密折数份,特谕一些地方心腹要员:“留心访问,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如果能找到,一定要耐心开导,不可强迫,并相赠重金来安顿他的家人。对本人更要优礼荣待,迅速派车护送来京,朕有用处。一定要博问广访,竭力为朕寻找。”为了消除诸大臣的疑虑,他同时说“即使送来的人没有本领,朕也不怪罪。朕自有试用的方法”。诸大臣接到如此上谕,又怎敢怠慢,纷纷推荐道士进京。
这些道士之中,他赞赏的是紫阳真人,说他所著的《悟真篇》,阐明了金丹的真谛,堪称“神仙”。雍正还写过许多歌颂道士采药、炼丹、放鹤的诗句。在他的《御制诗集》中就有这样一首描写炼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宫中炼丹图。
雍正服食丹药,除治病外,更重要的是补充元气的济丹,从不间断。他曾将济丹赏赐给心腹鄂尔泰和田文镜吃。说济丹是“经过精心炼制,不论寒热温凉,效果殊异,确是一种有益无害的良药,尽管放胆服用,不必有所怀疑”。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仓促驾崩。雍正驾崩后只隔一天,即八月二十五日,新君乾隆就下谕旨,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出宫,称他们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谣出事”。并将所有炼丹原料清运出宫。
“朕安好,邬先生怎么样?”
绍兴师爷在清朝可以说是名满天下。当时就有大清国“绍兴三流行”的说法:绍兴师爷、绍兴话、绍兴酒。大清国的师爷举足轻重,像左宗棠、华蘅芳、包世臣等人都曾经做过师爷。就连林则徐,在未科考及第之前也曾经做过西江都督百龄的幕宾(师爷)。
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后期,师爷的地位更是直线上升,如曾国藩当时的幕府人员多达八九十人,李鸿章就曾经是其中的一员。幕宾工作的地方一般叫“馆”,主人对他的礼数是很隆厚的。
而最富传奇色彩的应该算是雍正朝河南巡抚田文镜幕下邬先生的事迹。据说邬先生是绍兴人。一天他向田文镜说:“您想不想做天下的名督抚?”田文镜说:“当然想啦。”邬先生说:“那么这几天您就放手让我去做,不要管我。”田文镜答应了他。几天后,邬先生上了一道奏折,田文镜连看都没捞着看。田问邬先生奏折内容,邬答:“弹劾隆科多,奏折一上,您的大名就成了。”田文镜大惊失色,那隆科多功勋赫赫,又是皇亲,这次可捅大娄子了!后悔莫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在惴惴不安中等待。但不久却传来隆科多获罪下狱的消息。
原来,隆科多虽然是雍正的舅舅,在雍正登基中立有汗马功劳,但他因此骄恣不法,雍正早就想除掉他,但没有人弹劾,邬先生的奏折正好是一个审查隆科多的借口。田文镜以后在雍正朝宠遇日隆,邬先生功不可没。后来邬先生与田文镜发生了矛盾,邬非常气愤,离开了他。田文镜开始也不以为意,但从此写上去的奏折屡次因为不合上意被斥责,才意识到自己真的离不开邬先生,只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