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朝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因仇家寻衅告发,江西巡抚海成上奏乾隆皇帝,建议革去王锡侯“举人”头衔作为惩罚。乾隆看到奏折,初定为是妄行著书立说。然而待他翻看《字贯》后发现,王锡侯竟然把康熙、雍正、乾隆的名讳直书无所避讳,不禁勃然大怒,下谕说王锡侯罪不容诛,应该按照大逆不道的条例定罪。斩了王锡侯,就连王锡侯的儿子、孙子也一起被处决;江西巡抚海成,因上奏所拟刑罚太轻,替罪人说好话,也被治罪,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原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史冯廷丞等人因为看过《字贯》一书,却没能检查出其中悖逆而被革职……上上下下牵连近百人。

    殿版换酒喝

    康熙中期在武英殿设立了修书处,这儿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编辑出版印刷中心。武英殿图书不计成本只要精美,许多古籍乃至名著《红楼梦》等,都出版于此。此处所出书称作“武英殿本”,简称“殿本”。

    那时木活字、铜活字虽已普及,但是为了追求逼真的仿古效果,还是大量采用雕版技术,那版用枣木或梓木经蒸煮脱水工艺制成,造价非常昂贵。书出以后木版就收藏起来。年代多了,大殿周围房间层次分明地藏满了殿本版,皇帝常常派大员检查,库门封锁,十分严密。

    咸丰以后,到处闹着盖园子、开洋务,武英殿渐渐破落下来。武英殿里有一个实录处,一群文人日夜轮流值班,随时记录朝廷大事。到了冬天,煤炭少,实录处的官员冻得浑身哆嗦,竟然撬开了库门,抽出殿版劈了烧炉子,还拿了殿版送给私营刻字店,换回来烧酒,大家围着炉子喝烧酒!

    偶然一次,当时在翰林院任职的张之洞来到了武英殿,看到如此珍贵的殿版,忙忙地起草奏章请旨说殿版不应该废弃,应该量力再印古籍。有朋友听说他要奏请这件事就连夜过府劝他说:“你想掀起大狱吗?那殿版早已星散零落,你这一奏,不知有多少顶戴、人头要落地,这人你得罪得起吗?”张之洞低头思索半天,又仰天长叹一声,只好作罢。

    吓煞人香碧螺春

    康熙南巡游玩时,每到一处名胜都见景题诗或题写唐人诗句。陪同游玩的江苏巡抚宋荦见他兴致颇高就请求说:“臣家里在西陂有一处房产,想请皇上御笔题两个字。”康熙笑着说:“这两个字可不好写。”但仍然书写了两个字赐给他。

    洞庭湖东山碧螺峰石壁生长着几棵茶树,当地人称其茶叶为“吓煞人香”。康熙游太湖,宋荦进贡此茶,康熙嫌其名不雅,赐名“碧螺春”。

    宋荦任江苏巡抚长达十三年之久,三次南巡接驾。《清稗类钞》记载:康熙因他年老,特赐他御用豆腐的做法,传旨说:“我平常食用的一品豆腐与寻常不同,因为巡抚是个有年纪的人了,就让御厨太监传授给巡抚厨子,好让他后半生享用。”

    梅珏成是大数学家梅文鼎之孙,自幼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入值南书房,考订数学方面的书籍。乾隆年间,他官至左都御史,后退休家居。乾隆第三次南巡,他到清江浦(今江苏淮阴)接驾,乾隆念他家计清贫,几个儿子都未做官,特赐他的长子为举人。还赐诗曰:“推恩缘念旧,皇祖内廷臣。”钱陈群、沈德潜是乾隆所赏识的文学侍从,乾隆前几次南巡,他们都前来接驾,君臣之间诗酒唱和,乾隆多次给他们加官晋爵。沈德潜是乾隆四年(1739)进士,中进士时年已67岁,乾隆称他为老名士。乾隆南巡时,他退休家居。传说他曾陪乾隆游览西湖,时值严冬大雪,乾隆戏吟诗曰:“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沈德潜请求接续此诗,吟出“飞入梅花都不见”的句子。乾隆击节赞赏,脱下所穿的貂裘赏赐给他。

    康熙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出巡塞外。此次出巡,他带上了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胤。没想到,由于一路风餐露宿,胤八月中旬竟得了重病。康熙帝焦虑万分,将小儿抱在怀中,不分昼夜,亲自照料,并急令御医赶来为胤疗治。胤的病一度曾有所好转,康熙帝欣喜若狂,说自己因此而获得新生。不料,九月初二早晨,胤病情急剧恶化,初四就夭亡了。

    胤病死后,康熙帝痛不欲生。然而身为兄长的皇太子胤,在弟弟病了的时候不闻不问,等胤病死后仍是漠不关心,其极端自私的本性完暴露,康熙帝因此受到很大刺激。

    由于皇储关系十分紧张,在忐忑不安心情的驱使下,皇太子本人偷偷在夜间到皇父帐前窥视动静,平日也派亲信侦察康熙帝起居,探听有关消息。康熙得到别的王子的密报,说父王您知道晚上有人从帐外偷偷往里窥探吗?康熙听了雷霆震怒,通知所有近臣将官集合在一起,把太子用铁链捆起来,又把其他那些王子、阿哥们捆起来,气愤至极的康熙也顾不得许多,当着朝臣的面痛数太子的罪恶,说:“你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你的一些吃穿用度都远远在我之上,竟然还不知足去私拿国库的钱!让你去南巡,你就强迫当地的官员督抚给你进奉金银珠宝;你还不辨忠奸任用小人,盘剥百姓,私吞外邦进贡的物品!不仅如此,在幼弟十八阿哥病危、父王焦虑万分的情况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