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
顺治帝有两后、十五妃,但他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在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被册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就晋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顺治帝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大赦天下。在清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当时,少年福临也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纵的习气,寻花问柳,喜新厌旧。可是奇迹出现了。自从遇到董贵妃后,少年天子尽改恶习,专宠一人。他与董贵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人们都感叹说:“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
谁知好景不长,枕上春梦刚三年,董鄂妃竟撒手人寰。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生了一个男孩儿没过百天就死了,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22岁就告别了深爱着她的少年天子。顺治得知噩耗,痛不欲生!资料记载说他“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顺治帝连续五天不上朝,并在户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还将宫中太监与宫女三十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伺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大学士写祭文,写了很多都被驳回重写。后来,大文人张宸写了一份祭文上奏给顺治,祭文极尽才情,极致哀悼,历数董鄂氏的嘉言懿行、洁品慧德。顺治皇帝看到以后,手捧祭文,读着读着竟然痛哭流涕。四个月后,福临也溘然离世,追随爱妃而去。
董鄂妃入宫疑案
深受顺治宠爱的董鄂氏的来历如何,《清史稿》这样记载:“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的女儿。18岁时入宫服侍皇上。皇上非常宠爱她。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
虽然史料如此记载,但是董鄂氏是否以闺女入宫,却始终是一个疑案。《汤若望传》中有这样一段传奇性记载: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有所闻知的天子打了一个极其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妻子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六五七年产生一子,皇帝要规定他为皇太子的,但是三个月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亦去世。皇帝陡为哀痛所攻,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汤若望很受世祖的尊重,还对世祖说过“**乐是最大的危险”的话,所以这段史料当可信从。然而事实到底如何,如今却是众说纷纭,无据可查。
孝陵群妃
顺治对董鄂妃用情之深,可以说是天下有目共睹。董鄂妃无疑是个幸福的女人,连《清史稿》都给予“[·下载乐园—.QiSuu.cO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的定论。她所生的孩子被顺治称为“第一子”,这个婴儿只活了百余天就夭折了,死后竟被追封为“和硕荣亲王”,足见其母何其受宠。董鄂妃也是红颜薄命之人,儿子死后不久便香消玉殒,皇帝为此辍朝五日以慰哀思。时隔几个月之后,年仅24岁的福临驾崩。董鄂妃虽然受恩宠但却没地位,大清皇室不给她系世祖谥号。这应该说是董鄂妃的一个小小的遗憾。
相比董鄂妃三千宠爱于一身,顺治的其他几个女人自然就没这么幸运了。孝陵里陪伴顺治的,除了董鄂妃,还有孝康皇后——康熙的生母。如果她没生这个好儿子,如果她这个好儿子没即位当上皇帝,她是绝入不了孝陵地宫的。顺治生前对她很冷淡,孝康皇后也早早去世了。
孝惠皇后埋在了孝东陵,算是清朝第一座皇后陵了。之所以没有入孝陵,主要是因为她去世时已经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了,并且丧葬制度也由火葬改为土葬,实在不宜再入孝陵,于是就在孝陵之东为其建了陵寝,叫孝东陵。
孝惠皇后和顺治关系很不好,曾经一度被废。幸而有孝庄老太后做主,才勉强坐在了皇后的位子上。顺治死后,孝惠做了五十六年寡妇,这五十六年她得以安安稳稳地做太后,荣华富贵自然不必说,康熙更是把她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这多少是对孝惠身单影只的生活的一种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