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班岗,争取为革命多做一点贡献。事实上,刘世豪的心里非常不服气,在他看来,自己也算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只不过是运气不如别人好,西北省委书记又怎么样,年纪比自己还要小一岁,参加革命的时间更是不自己要晚了三年,可是别人运气好,老首长、老上级肯不遗余力的帮他,结果上去了,可是看看自己,同样是干了一辈子,临到快要退了才混上了个局长,就这还是上头照顾的结果。要说起来,农业局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如果不是当上了局长,连自己的几个孩子都不好安排,每每想到这里,刘世豪的心里就不舒服。
刘世豪是想过了,眼看着自己就要退下去了,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了子孙后代想一下。好不容易趁着自己当上了局长的机会把四个孩子都给安排了,可是一点自己退了下去,手里没权了,谁还管他这么多?刘世豪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心中有数,一个两个都不争气,上学不好好上,安排了工作还挑三拣四的,也不想想自己的能力。
当初把黄宝顺整到仪阳市农业局,固然有市委领导的指示,但是很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刘世豪的想法。这段时间以来,刘世豪已经不止一次在考虑自己退下去以后的问题。农业局不比其它的单位,整个就是清水衙门,除了每年的政府拨款以外,没有一点创收的渠道。
对于刘世豪来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这样了,反正推下去还有退休工资,这一辈子是不用发愁了,但是他的几个孩子怎么办?老大老二还好说,怎么说都是下面农业局的干部,问题不大。但是老三老四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虽然自己当上局长以后都把他们安排进了农业局,但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只能解决工人编制。农业局是一个清水衙门,再说超编的问题非常严重。要是两个孩子争气一点还好说,别人怎么着都得看点面子,不会把他们怎么样。可问题是这两个孩子就没让刘世豪省心过,老三原来安排进了局里开车,可是没开两天,好好的车就让他给开翻了,多亏有刘世豪压着,这事算没捅上去,但是现在别人谁还敢坐他的车?只好挂着。老四的工作安排就更费事了,好不容易才把他安排进了为了解决超编人员设置的“三产办”,可是他什么都不会,连收发一下东西都能搞错了,谁还敢用他?刘世豪想信,只要他一退下去,早晚自己这两个孩子得让农业局给当成超编人员清理了出来。
黄宝顺在南湾镇搞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情况刘世豪早就知道,怎么说都是仪阳市农业系统的一大新闻。谁知道这个人胆子也大,借着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开起了学习班,还收费!这在农业系统可是头一招。刘世豪本打算要处理黄宝顺的,可谁知道黄宝顺的这招还真灵,不但挣到了钱、顺利的在南湾镇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连市委领导都重视起来,大会小会的表扬了好几次。刘世豪灵机一动,干脆把黄宝顺调到市农业局来。
刘世豪把黄宝顺调到农业局不光是看中了黄宝顺的技术,最关键的是他看上了黄宝顺开班教学的办法。既然黄宝顺在南湾镇都能开班教学,仪阳市怎么说都有十几个县,上百个乡镇,就算一个乡镇来十个人学习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一百个乡镇就是一千人。就算每个人收一百块钱学费,这就是十万块钱的收入。就凭这笔收入,把黄宝顺调到农业局就亏不了。
刘世豪做得非常巧妙,黄宝顺他们是拿工资的,推广农业技术是他们的责任,当然责无旁贷,但是开班办学属于创收,当然得归到“三产办”。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仪阳市农业局是有农技推广任务的,所以开班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说开班教学的事是局里面安排的,负责教学工作的也都是局里面的干部,所以开班教学的收入,自然得归局里面,两边这么一扯,这笔收入的监控就出现漏洞了。刘世豪看准了这一点,把他们家老三也整到了“三产办”,不但奖金什么的要多一些,关键是能控制住这笔教学收入。
刘世豪没想到,仪阳市的农民对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的热情会有这么高,短短几个月,开了十几个班,每个班都有好几十个人参加学习。很自然的,“三产办”的账户上多了好几十万,关键在于,这笔钱牢牢的掌握在刘世豪的手上。刘世豪想清楚了,只要这笔钱不进农业局的账户,到时候想办法移出来,即便是自己退下去了,有了这笔钱,今后几个孩子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
刘世豪的心情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过,这段时间,他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转移在“三产办”的这笔钱了。无非是开一下招待费之类的条子,反正这些费用不是从局里经费上走的,谁也没法查这个事,等过了这段时间,只要在自己退下去以前把这个班给停了,然后把“三产办”的人调整一下,这件事就算完了,自己也算没白干这么些年。
可惜的是,刘世豪的好心情都给今天早上摆在他办公桌上的《西北日报》毁了,他一眼就看见了登载在头版的黄宝顺写的文章,《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努力将仪阳市打造成西北省的菜篮子》。
刘世豪勃然大怒,是谁让黄宝顺乱写的,他这么一写,仪阳市领导能不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