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快意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承包
    南湾镇的大棚蔬菜在杨平县乃至仪阳市不大不小的引起了一阵风波,不过并没有上升到刘主任所讲的那样一个利国利民的高度。其实这也很正常,县、市两级领导中真正懂得农业技术的人并不多,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这不过是下面乡镇干部为了谋求政绩,不知道费了多大的人力和财力才取得的成果。虽说冬天能吃上青菜是一件好事,但是相比他们想象的投入而言,搞这个大棚蔬菜完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

    杨平县是仪阳市的下级单位,当初因为上级领导重视,所以很是对南湾镇的温室大棚进行了一次投入,并且费了不少劲将黄宝顺调入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当站长,并且解决了李冬梅和黄杰、黄亚玲的户口问题。南湾镇农技推广站温室大棚试验项目顺利启动,大棚建成剪彩的当天,仪阳市委副书记还亲自莅临南湾镇,剪彩并启动了南湾温室大棚试验项目。

    很多时候,领导上的主观认识会决定一个新生事物的命运。南湾镇温室大棚的事雷声大雨点小。当初之所以受重视,关键还是张旭东家老爷子和市委刘主任推波助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这个因为这个项目,南湾镇副镇长张旭东受到了仪阳市委的表扬,紧接着调进了杨平县商业局。

    如果说南湾镇的温室大棚项目能一直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张旭东调入杨平县,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又一次成了没娘的孩子,且不说南湾镇的温室大棚项目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并不产生效益,而且维护起来费用较高。再说等温室大棚和通往试验基地的路修好以后,时间也来到85年的春天,一些比较耐寒的作物已经可以种植了,于是,黄宝顺和他的温室大棚项目渐渐的被领导们忘到了脑后,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黄宝顺当初同意调到南湾镇农技推广站,除了能解决爱人和子女的户口问题以外,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自己能搞好温室大棚这个项目。别看在造纸厂的时候黄宝顺也是干部编制,但是造纸厂上千职工,干部编制的至少也有几百人,像黄宝顺这样的技术员,除了能享受一点干部待遇以外,跟普通工人根本就没什么区别,要不然也不至于解决不了自己老婆和孩子的户口问题了。

    被任命为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站长以后,黄宝顺很是有一番雄心壮志,希望能在温室大棚这个项目上好好表现一番,也算对得起南湾镇领导的知遇之恩,哪知道还没等试验大棚项目竣工,一直负责农业项目的张旭东副镇长就调到县商业局当副局长并代理局长职务。既然离开了南湾镇,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事情张旭东当然就不好过问了。

    离开南湾镇的时候张旭东倒是交代了新接任副镇长对南湾农技推广站温室大棚项目多留意一下,可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南湾镇本来就没有什么资源,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和上级拨款,财政状况非常紧张。

    当初温室大棚项目上马的时候本来就是以实验项目的名义上马的,所谓实验项目,正常情况下都不产生效益,主要是起实验和探索的作用。南湾镇原本就是依托南湾林场和南湾造纸厂建镇的,耕地面积很少。镇上能挤出部分耕地搞温室大棚实验项目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现在还要继续投入,当然是不太现实的问题。一来而去,黄宝顺和他的温室大棚项目成了狗不理,农技推广站的人也没有了兴趣,加上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温室大棚缺乏维护,成片成片的塑料薄膜成了附近村民们身上挡雨的披风,除了黄宝顺以外,再也没有人过问了。

    “哎,再这么下去,这些大棚就毁了,可惜了这些材料,浪费了。”黄宝顺已经不知道这样说了多少次。

    “这事也不能怪你,你说咱们这个农技推广站,自从你来以后,总共就是当初搞温室大棚试验项目的时候拨了一笔钱下来,到现在能把工资发下来就不错了,那还有多余的钱维护这些个大棚?再说现在天气也开始暖和起来了,这大棚一时半会也用不上,你就先别费这个心了。”尽管丈夫这段时间的事业并不是很顺利,不过对于李冬梅来说已经很满意了,最起码吃上了商品粮,而且还有一份工资,这可是她这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话是这么说,可是怎么说我都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温室大棚要是推广不起来,我这个站长当得有什么意思。”黄宝顺挺灰心的,不管怎么说,毕竟他为了这个温室大棚的项目可是出了不少力,眼睁睁的看着挺好的温室大棚成了一堆破烂,当然不甘心。

    “爸,其实这事要办起来也不难,关键还是得让老百姓看到温室大棚的效益,要是温室大棚真的能挣钱,根本用不着推广,马上就会有老百姓跟着搞的。”黄杰本来不想介入这个事情,毕竟现在他年纪还小,太早出风头没有什么好处,不过看到父亲难成这个样子,是在是于心不忍,于是在一边插话到。

    “不难?要钱没钱、要东西没东西,眼看着这大棚都成了这个样子,还推广个屁,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就这个样子,你还想要他们跟着搞?想都别想!”黄宝顺并不觉得黄杰说这些话有什么问题,他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这个儿子时不时的冒点小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