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黄宝顺放心了,有这个温度,种什么都问题不大。
……
天气渐渐的冷了下来,市面上的青菜越来越贵,渐渐的,除了大白菜、南瓜、土豆之类耐存储的东西,青菜已经看不见了。偶尔能看见一些卖绿豆芽的,价格还高得吓人。冬储菜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每天都能看得见的东西。
也就在这个时候,黄杰家塑料大棚里的小白菜可以吃了。黄宝顺这一回算是尝到了甜头,反正塑料薄膜还有不少,于是一口气,他把整个后院的菜园子四面都搭上了大棚,要不是黄杰提醒,差一点,他连中间为了防止积雪特意留的通道都给用大棚盖了起来。黄杰的小黄瓜算是有地方种了。不过这一回没有那么麻烦了,按照黄宝顺的说法,就算不搞温室,就凭每天日照的温度,只要小心保温,大棚里的温度也差不多够一些比较耐寒的庄稼生长了。不过考虑到下雪以后温度可能会降低许多,黄不是还是给其中一个大棚装上了“土空调”。用他的说法,反正有这两块地足够一家人吃的了,剩下的两块地,庄稼能长出来当然好,就算长不出来也没什么,反正不耽误事。
倒是李冬梅头疼了起来,地里种的东西多了,一家人怎么都吃不完。要是跟村里的人关系好一点还好说,可以送人。可是因为分地的事,黄宝顺一家几乎不跟村里什么人打交道。另一个,李冬梅还担心要是让村里人知道了庄稼家里盖了大棚,大冬天的也有青菜黄瓜什么的,保不住什么时候就会有人翻墙进来,到时候偷鸡摸狗的不说,就连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大棚也保不住。所以,黄宝顺和黄杰被李冬梅下了封口令,家里大棚的事谁也不让往外说。
可是时间一长,眼看着地里吃不了的菜被一茬一茬的拔下来当了肥料,李冬梅心疼了。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李冬梅跟黄宝顺商量:“宝顺,你看咱们地里这一茬一茬的菜丢了多可惜,要不我摘一些卖了吧?”
别看黄宝顺当初说得好,要是大冬天的地里能长出东西来,光卖钱用不了两年就能盖新房子,可是到了李冬梅真的跟他商量上街卖菜的时候,黄宝顺不干了。
“卖什么菜?卖菜能有几个钱?我又不是不拿工资,够用就行了,还那么大的心,到时候说出去,咱们脸上也不好看不是?园子里的菜能吃就吃,吃不了就当肥料,不卖!”黄宝顺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他可是十年文革过来的人,当初抓资本主义尾巴的事还历历在目,再说了,怎么说他都是造纸厂的人,还是干部编制,虽说老婆孩子是农村的,但是虚荣心作祟,黄宝顺始终觉得,让自己的老婆上街卖菜是一件挺丢脸的事情。结婚这么多年以来,黄宝顺家里要么种什么吃什么,要么上街去买点菜,从来还没有卖过什么东西,别看现在有了大棚菜,而且吃不完,但是黄宝顺从来没有动过卖菜的念头。
其实黄杰自大有了搞大棚的想法就打算用大棚里种出来的东西挣点钱的,但是这个事情不该他这么个小孩提出来,所以这么久以来,黄杰一直忍着没说,好容易妈妈提出了这个事情,要是真跟爸爸说服了,以后还真不好在说了。
黄杰悄悄的在桌子下面拉了一下妈妈的衣服,意思让她不要再说这个事情了,免得越说越僵,到时候就不好收拾了。
感觉到了黄杰的动作,李冬梅叹了口气,她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给黄亚玲夹了一筷子菜,帮她收拾了一下面前东西,一家人再也没有讨论这个事情。
别看大家在饭桌上什么都不说了,但是黄杰的心里已经有了安排。明天是星期天,造纸厂是轮休的,黄宝顺得到厂里上班,有了这一天的时间,干点什么都行了。黄宝顺怕丢了面子,当然不能到造纸厂的小集市上去卖菜,再说这么零打碎敲的也不是个办法,辛苦不说,天寒地冻的,李冬梅还要带黄亚玲,卖菜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过南湾镇距离村上也不远,跟到造纸厂差不多,要是把菜整到南湾去,黄杰有把握一次性部处理掉。这年头,只要手上有宝,你还担心卖不出好价钱?毕竟未来十几年的经验,他早就想好了处理的办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