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智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7章
    眼看战事不利,鲁炅与许叔冀最先带兵后撤。未经将令擅自撤离,顿时动摇了唐军军心,众将士争先恐后随之后撤,唐军的防线开始崩溃。

    李光弼眼看唐军线溃败,只得一声长叹,率溯方军殿后,掩护军撤退,同时令人往鱼朝恩处求援。此时史思明的骑兵已经冲到李光弼前方,对溃败的唐军轮番截杀,李光弼派出求援的将领,也死在叛军手里。

    任天翔见状,立刻率义门众士奋力突围,直奔唐军大营求援。他最先见到郭子仪,忙将战情简略汇报、郭子仪心知救兵如救火,来不及禀报鱼朝恩,便率本部人马接应李光弼。两军在半道汇合,郭子仪的生力军(什么是生力军?书上就这么说的……)打退了史思明的追兵,暂时稳住了唐军阵脚。

    唐军的调动很快就落在司马瑜眼里,有窥天珠之助,他比唐军统帅鱼朝恩还先一步知道唐军的调动情况,他立刻令人燃起狼烟,向邺城的安庆绪发出了反攻的信号。

    安庆绪看到约定的信号,令人打开城门,亲率守军发起反攻。此时唐军若调度得当,凭其优势兵力,还可与叛军一战。但鱼朝恩从未经历过战阵,但听到四周喊杀声震天,邺城的守军竟然发动反攻,他早已乱了方寸,急令中军后撤。其余几路兵马见中军大旗摇动,不知就里,也纷纷后撤。各节度使皆有保存实力的私心,竞相撤离战场,撤退很快就变成了溃败到最后将不知帅,帅不知兵,数十万大军已成一盘散沙。到了这个时候,即便以郭子仪,李光弼之能,也是无力回天了。

    叛军在史思明率领下一路追杀,不给唐军任何喘息之机。沿途州县听说唐军六十万大军竟被击溃,早已吓破了胆。而唐军在大败之后也变成了土匪,趁混乱洗劫百姓,因此沿途各州县不等叛军杀到,地方官就纷纷弃城而逃,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几万残兵一直败退到洛阳,也没得到地方的补给。而面对已经十室九空的洛阳,二人都知道仅凭这几万败兵绝对难以坚守,二人经过商议,决定放弃洛阳,由郭子仪退守潼关,李光弼则率军退守河阳,以牵制史思明的大军继续西进、威慑长安。

    史思明令前锋继续追击唐军,自己却率中军回师邺城。但见邺城城门紧闭,安庆绪竟不放他入城。原来安庆绪趁着史思明追击唐军之时,将唐军丢弃的粮草辎重部搬入城内,有了这批给养,他再守个一年半载也不是问题。

    史思明对安庆绪的举动倒也不生气,他将司马瑜请来,意味深长地笑道:“现在,该是先生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司马瑜颔首道:“将军放心,在下答应你的事,就一定会办到。不过将军得先做一件事。”

    史思明忙问:“什么事?”

    司马瑜道:“在城外搭高台,邀圣上敬告天地,歃血为盟,兴复大燕。”

    史思明大笑道:“好!就依先生所嘱,设坛祭天,共襄盛举!”

    史思明一声令下,高台克日而成,他以归还玉玺为由,邀安庆绪出城结盟祭天。与此同时,司马瑜也修书一封,令辛乙悄悄送到城中。安庆绪看到司马瑜的密函,便不顾手下劝阻,立刻率五百精兵出城来见史思明。

    安庆绪来到史思明大帐,但见帐下刀斧手林立,立刻心知不妙。当即对史思明躬身拜道:“叔父在上,侄儿给您老请安。”

    史思明并不还礼,只懒懒道:“陛下乃大燕皇帝,这不是折杀老夫么?”

    安庆绪忙赔笑道:“大燕国的江山乃是叔父与先皇联手打下,侄儿不过是窃居此位。侄儿早有诺言,只要叔父解了邺城之围,侄儿便将这皇位禅让叔父,并以玉玺为凭,叔父难道怀疑侄儿的诚意?”

    史思明手抚髯须冷笑道:“你先告诉我,你这皇位是如何而来?我义兄安禄山是如何死的?”

    安庆绪一愣,正不知如何回答,就听史思明一声厉喝:“是你联络内侍李猪儿,以下犯上将我义兄弑杀。你以为此事办的天衣无缝,却不知我手中已有确凿证据,看你还能如何抵赖!”

    当初安庆绪确实是将杀害安禄山替身的任务,交给负责服侍他的内侍李猪儿。这事办的十分隐秘,按说不该有人知晓,而且事成之后,安庆绪又听从司马瑜的建议,将李猪儿杀了灭口,而且是交由司马瑜亲自去办。这事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史思明怎么会知晓?

    安庆绪正在狐疑,就见史思明拿出一封密函,展开在他面前。但见密函上将安庆绪下令杀害安庆绪的时间、地点、经过,等等细节交代的详详细细,密函下方的落款正是李猪儿。安庆绪愣了半晌,终于有所醒悟,急忙一跳而起,厉声喝道:“司马瑜那小子在哪里?快叫他出来见我!”

    安庆绪身形方动,左右刀斧手已一拥而上,将他摁倒在地,他拼命挣扎,声嘶力竭地大叫:“我杀的只是先皇的替身,父亲在起事前就已经死了,有父皇的贴身侍卫可为我作证!”

    史思明冷笑:“这种谎你也编的出来,好,你就告诉我谁可为你作证?”

    安庆绪忽然想到,那些知道实情的侍卫,早已被自己尽数灭口,现在知道这隐情的除了司马瑜,就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