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江红之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即然刘大人、南萍先生执意让晚辈说,那还请谅晚辈失礼之处!”

    满意的点点头,刘能贤看着眼前这自称晚辈,看似卑微可眉间却无卑意的年青人。

    “那日伯父曾言,你即能看透各国不和之处,定能解出当前危局!”

    刘能贤的话让正端茶杯的孙镜南一惊,几不可思议的望着陈默然,自己之所欣赏此人,不是因他那份见识,更多是因他那日所述“实业救国”之景,富民强国,民富则国强,不实业不能富民,无工业不能强国,但岘庄大人竟然说他能解当前危局。

    那天孙境南之所以会向他询问对时局看法,根本是看到议和大纲签字后的一时心急,心急之下乱投药,这种事总不能去问洋人不是,而眼前的陈默然正好自幼长于欧美,几乎就算是半个洋人,结果谁曾想却引出他那一席话来。

    “解当前危局,怕默然无此能耐,今日国事至此,皆为自酿之祸,企是晚辈所能解?”

    陈默然的话一出,刘能贤、孙镜南二人脸色同时一变。

    “大胆!”

    刘能贤面色一板,肃声喝道。

    “胆不大,企敢向八国宣战!”

    陈默然这会倒没有了先前的顾忌,即然他们想听,就让他们听个够吧!不顾两人的神色急变。

    八国联军进北京,如此奇耻大辱,外道是列强对中国野心勃勃,可内里,根本就是苦酒自酿罢了,敢以一国之力,向世界八大列强宣战,怕世界也找不到比那老娘们更有胆量之人了。“今时,局已至极,刘大人,你又觉得谁人能解此时危局!”

    反问时,陈默然唇角一扬。

    “更何况,半月前,他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了字,即是有了可解之道,又有何用,这耗尽中国财兵力兵力的议和大纲一签,除了在的那个框框里周旋,勉强争取些许利益,咱们还有什么办法可谈?”

    “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刘能贤和孙镜南二人,几乎同时恨骂一声。

    “哼哼!”

    两人的恨骂倒让陈默然一阵冷笑,骨子那点儿野性一给逼出来,倒也无所顾忌了

    陈默然的这番冷笑倒让刘能贤和孙镜南感觉极不舒服,两人瞅着面带冷笑的陈默然,表情也变得不自然来。

    “李鸿章固然误国,可大人、先生,这国究到底,可不是他要误的!”

    刘能贤和孙镜南的脸色又是一变,这次变不是难堪,而是无奈。

    “我等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正确,任何时候都慷慨直言,但这不过只是标榜罢了,而不能解决问题!”

    陈默然话里的意思让刚骂过的李鸿章的刘能贤、孙镜南二从脸色微窘,不禁尴尬的涩笑一下,他说的到是实话。

    “对于那些不善审时度势不惜向八国宣战的人来说,或许他们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就是遇上了李鸿章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

    话时陈默然的脸上带着可惜,似是在为自己的那位同乡感到可惜。

    “虽然三十六年夏天发生的巨祸完可以避免,但既然发生了,他李鸿章就必须尽心尽责地维持局面,并且还要消解联军的追究,维护那些人的地位。这样的奴才真算是忠心无比,为了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李鸿章正在做着最后的努力。”

    这次虽说陈默然语带不恭,甚涉不逆之词,但出人意料的是刘敬贤只是静静的听着,未说什么大胆,也未说什么不得妄言,只是似沉思的倾听着。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驻京城,朝廷公布由李鸿章权担任议和大使并从广州赶赴北京时,那会整个北京城都在盼望着李鸿章的到来。的确也是这样,当整个大清国陷入了最大的灾难,京城沦陷,那些个官员们死的死、亡的亡,或者袖手讷言、各求自保、麻木不仁时!”

    陈默然的目光轻轻从刘能贤的脸上扫过,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至于后半段,他不会说,也不能说,在这里他可以骂李鸿章,骂老娘们,但绝不能骂另外一些人。

    “只有李鸿章,算是挺身而出,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那就是,以个人的屈辱和牺牲换取最大限度的时局缓和。他李鸿章精明一世,又怎会不知道?在危难之中,这里的人,”

    陈默然看着眼前的二人,手一指脚下。

    “极好面子、又极度自大而又自卑,他们不愿意直面事实,不自我反省,只是眼光向外积极地寻找替罪羊。找到了替罪羊,他们往往毫不犹豫地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然后,便是振臂一呼进行着声讨了。这样的心态与习性,他李鸿章从来就看得很清楚,对这一切,他是再熟悉不过了。”

    陈默然的说话时,忍不住摇头尽是可惜状,当初大纲一定,举国上下对李鸿章可谓是骂声一片,自己初来上海时,所看报纸,无不是痛骂李鸿章数典忘宗、卖国求荣的文章。在他这么说时,无论是刘能贤或是孙镜南的表情时而因他的话语变幻着,他们恰是那好面、自大而又自卑之人中的一员。

    “但他无法躲避,也无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