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湖南官钱局、湖南银行、湖南实业银行、宝兴矿业银行等十家单位。其中印钞量最大的单位是湖南官钱局。该局成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当年即印发了官钱局银两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十三年(1907年)由北洋官报局印刷银两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由商务印书馆印刷了两种银两票。[2]中华民国成立后,湖南官钱局改称湖南银行。为其印刷钞票的主要是商务印书馆,曾于1913年、1917年两次大量印刷。此外,上海图书公司曾于1912年为其印刷过两种钞券;古莲石印局于1915年为其印刷过五种钞券;长沙商业公司、华兴石印局、长沙宏文图书社、长沙府正街商业代印社、美国钞票公司等,也都曾为其印刷过钞券。
湖南实业银行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七年(1918年)倒闭。1912年楚南印刷公司为其印刷过银两票;1913年毕生五彩石印局为其印刷了银元票;同年,湘鄂印刷公司为其印刷了铜元票。
湖南省银行成立于1929年,其辅币大多由国内厂家印刷。其大致情况是:1930年至1936年,由湘鄂印刷公司和洞庭印刷公司印刷;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刷;1940年由大东书局印刷。
1932年湘鄂印刷公司为其印刷了一元券。其它元票则是在美国钞票公司印刷的长沙银行券上加盖;湖南省银行发行兑现;字样后上市流通。
宝兴矿业银行和裕湘银行都仅存在了两年。其印发的纸币,前者在长沙印刷;后者则由商务印书馆和美国钞票公司为其印制。
(15)广东省。
广东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广东官银钱局、广东实业银行、广东省银行、省立广东银行、中华民国银行、中央银行(广东)、广东中央银行、广州市银行、海南银行等。其中:广东官银钱局开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其印发的钞票起初由北洋官报局印刷,因质量太差未曾使用,就改由日本帝国政府印刷局印制。[b]广东省银行和省立广东银行的钞券,从1918年至1922年,均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刷。此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香港新华印刷厂印刷一毫、五毫券;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香港印字公司印刷二毫券;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三十八年(1949年),由中华书局印刷了多种钞券。
中华民国银行、中央银行(广东),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国政府主办的,发行的纸币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刷。
广州市立银行的钞券,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制;1931年由英国华德路印钞公司和美国钞票公司为其印刷了四种银毫券;1932年和1933年两次发行的七种钞券,都由英国华德路印钞公司印制。
(16)广西省。
广西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广西官银钱号、广西银行、广西农民银行等单位。其中:广西官银钱号成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上海印刷了七种钱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在日本印刷了两种。宣统二年(1910年)该银钱号改组成立了广西银行。
广西银行成立初期的纸币是由日本印刷的。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到民国十年(1921年)停业。
广西省银行成立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重新组建,为省立金融机构。[7]1921年,财政部印刷局为其印刷了两种钞券;1926年,商务印书馆为其印制了五种钞券;1929年美国钞票公司为其印制了三种钞券。
广西农民银行的钞券是由香港商务印书馆承印的。
此外,广东中兴印刷厂、香港中华印刷公司、中华书局香港印字馆印务有限公司,也都为广西的金融机构印刷过纸币。
(17)四川省。
近代四川省的纸币非常混乱,发行单位多达十四家,加之军阀混战又缺乏统一的控制,各家滥发纸币,因此印刷厂家也很混乱。从有关资料中查到的有中和银行、四川银行、重庆市民银行、四川官钱局、浚川源官银行、四川地方银行、四川省银行、成都恒裕银号、成都裕丰字号、裕通银行、天府储蓄银行、四川建设银行、成都市政府公益券经理处、成都公济钱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