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讲究,投对了一炮打响;投不对丢财丢人,让人当笑话讲。考虑再三,觉得还是投给姚书记把握些!乡一把手,县里要提副职起码要征求他的意见,他要死活不同意,上边硬派下来的也干不长久;他要下决心死拽你,暂时不行也只是时间问题,这样的例子实在很多了。再说县里他也实在没人,就按当地不成文的规矩,将一万元都甩给了姚书记、姚书记收礼时总是很生气的样子:“你要这样我就生气,就不给你办了!”出门时于晓梅对他交底说:“放心吧,不准成他也不能接;接了也是给别人送去;真不行了也差不了事儿。”
结果一个月后他当了个副乡长助理,而将一个比他小五岁的于拽上去当了副乡长。理由是禹臣年龄偏大,进党委时间偏短。可于虽然年龄偏小,连党委还没进呢;说是选举吧,上边圈定的人选也没有他;乡里选举吧,姚书记同意的基本就是定局了……后来听说他和于都各给姚书记送了一万元,使姚书记在定夺时好长时间拿不准主意,最后发现禹臣的钱一是比较破旧,二是每张票子面额较小,一万元的票子几乎装了半背兜子。而于的票子张张百元,且都没有拆封。这说明什么?读者一看自明,说明于的钱冲,而禹臣就后劲不足,再要有个往来用项就不一定拿得出了。所以姚书记最终选择了于而放弃了禹臣。但副乡长助理也是个职务,再使使劲就是副乡长,还不用县里常委会讨论,乡党委会一通过就算完事,这样钱返不返也两说了,毕竟有了安排呀。所以禹臣老母亲过生日那天,姚书记当众给禹臣点了一千元贺礼,弄得在场人都很眼热,都说姚书记讲究,跟这样的领导干值个儿。禹臣心里一直不平,一是九千元买个“助理”,算什么干部;二是“助理”总不牢靠,说不准哪一下得罪了山神土地一股风给吹下来,九千元就打了水漂儿,既没人“助”,也没人“理”了。
于是在下一次选举前,他把老婆一夏天卖冰果和做小工铮的一千五百元和给老母亲买棺材的一千元钱一把都揣进衣兜里。老婆抱住他的大腿苦苦哀求:“九千元的血汗才买个助理,这些钱扔进去再没个响儿……小贵也马上毕业了,安排工作不得花钱么……”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
母亲也从屋里蹒跚着走出来:“儿呀,当不当官都是前世命定,要真能当官妈就不买棺材也认了。可你媳妇,那是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才挣来的血汗钱,你看这天眼看‘大雪’了,她还穿着黄胶鞋,一双十多元的布棉鞋都舍不得买,整不好可做孽呀!”婆媳俩哭作一团。禹臣眼噙热泪,一字一句:“娘,小贵他妈,你们放心,准行。咱不像于那样,说当上领导半年就回本了,咱要争口气,凭咱的本事,你儿子,你丈夫,差啥不行!咱也不是官迷,杏树乡的老百姓够苦了,咱要当了官,保证让老百姓过上抬头日子。”一扭身就消失在屋外的黑暗里。他早有打算,他已办了人寿保险,一旦失败,他要果断地走那条路,也要给老娘和老婆孩子留个过河钱。据说他当时已写了遗嘱,谁也没看见,凭他的为人,他的决心,遗嘱本身就能把姚书记送进去!
结果一个月后,禹臣由副乡长助理当上了名正言顺的副乡长,姚书记在向他祝贺时趁没人注意还拍了拍他的肩膀:“真看不出,老禹有‘内秀’啊!”这个“内秀”指的啥,他没有去想,只勉强地笑一下,大有拼死吃河豚的气势。他现在外出考察项目一直没有回来,回来也是一把好手(不知马乡长这“好手”指的啥)。于却以干部异地交流为名,给调到外乡当了副乡长。这也许是对他比禹臣少拿一千五百元的回报吧。
马乡长又谈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部新闻和问题,要看细节就得到反贪局去查访了。
五天后宁长他们又返回了杏树乡政府,同时反贪局的一位副局长也随队坐阵来了。马乡长已于宁长他们返乡的前两天就回到乡里上斑,公开表示支持宁长他们的查案工作。接着是乡里的形势越来越明朗化了。多数人很快倒向马乡长一边,有的直接找宁长反映问题,有的公开找姚书记对质,弄得姚书记三天后就住进了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