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公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还有桌椅板凳被褥铺盖……”

    红鞋婆子完成了毕生最肥的一桩说媒大业,欢天喜地的去给杜家报喜邀功。而林家则陷入婚前的忙乱当中。

    翻瓦的瓦匠要请,裱糊天棚的匠人也要找,还要翻新院落粉刷四壁。更要招呼了街坊邻居的女人们赶过来做崭新的衣裳被褥,总之,一切都忙乱起来。

    每天都要过来的春桃知道三洪的婚期在即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而是和母亲一起忙忙碌碌,为三洪哥哥的婚事操劳着……

    和林家小院的这点忙乱相比,朝廷里才真是的算是乱了呢。

    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因为什么,朝廷就开始雷厉风行的展开吏治整顿的风潮,最先遭殃的就是那些京官,然后推而广之,整个(南)直隶的官场都开始面临“肃贪”浪潮的猛烈冲击。

    千百年来的,做官的有几个是单纯依靠俸禄过日子的?谁没有点见不得人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千里当官为求财的道理,只要没有贪墨的太不像话,吃相也不是特别的不堪入目的话,基本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这一次的“肃贪”风暴来的实在猛烈,很多官员都被席卷进去,一时人心惶惶。

    六部五寺这些朝廷要害部门都被折腾的鸡飞狗跳,每天都有品级不低的官员被锁拿带走,稍微审问一下就扔进大狱之中“听候圣裁落”。

    詹士府的少詹士,正经的四品京官,不论实权只看品级的话,相当于正二品的地方官,就因为拉了国库的亏空,一绳子就绑起来丢进大狱之中。

    还有督察院的右副都御史,三品大员呐,够资格穿紫袍了,深更半夜就被从家里拎出来,据说也就是因为贪墨了朝廷的银子。

    朝廷的“肃贪”如**般在京枢一带如火如荼的展开,让所有的京官都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就在外官们暗自庆幸甚至是幸灾乐祸的时候,这次清查贪官的风暴迅席卷国。

    六部十三道,各州府都在清查,这让大大小小的官老爷们看出了点端倪。

    要是在银子方面有点问题就抓起来的话,六部五寺的京官,南七北六的地方官,谁的屁股底下也不干净。真要抓的话,大明朝的官员估计一个也剩不下,都得扔进大狱里霉去。

    千百年来,官老爷弄点银子花花,从来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尤其大明朝的官俸极低,要是不钻门子打洞的捞点银子,别说喝花酒的钱,就是书文往来上下应酬的钱都得自己垫出来。大明朝不是没有清官,但是绝对没有清廉到自己掏腰包给朝廷垫钱的地步。

    贪墨是官场的常态,朝廷不可能不知道,如此大规模的搞下去,肯定是事出有因。

    彻底洗去旧朝的官吏体系,提拔任命一批靖难功臣,一是为了酬功,再就是为了巩固新朝的地位。这才是此次风暴的根本目的吧?

    贪墨这个借口的打击面太大了,只要是当官的就有嫌疑,谁也别想当没事人。只看到朝廷要借这次机会要给官场换血的大老爷们,根本就想不到这个举动背后的矛头已经指向了各系藩王。毕竟这次风暴是从京城最先掀起来的,然后才“波及”到地方,怎么也看不出是专门针对哪一些人。

    现在大家都是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纷纷削尖了脑袋的想方设法对靠山,也顾不上什么脸皮和体面了,只要能巴结上新朝的权贵,什么不要脸的手段也使得出来。

    官场上的事情,贪墨点银钱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最重要的是不能站错了队伍,这才是根本!你要是新朝的嫡系人马,拿了再多的银子都是小事,要不然,嘿嘿……

    听说这事情是一个刚刚走马上任的小御史引起来的,害得大家都不得安宁。一时间,六部十三道的老爷们都在或明或暗的大骂那个叫林三洪的混蛋:你嫌俸禄少可以自己想法子啊,你一个御史不能刮地皮还不能收贿赂么?干嘛和皇帝在金殿上一个铜钱一个铜钱的计较?现在可好,谁也别想好过,活该你被罢官!

    第四十六章 为了乌纱

    随着婚期的临近,林家的各项准备也紧锣密鼓的铺展开来。

    墙壁已经用灰粉刷了一遍,照壁上也请巧手的匠人描绘出喜鹊登枝的喜庆图案,门窗都用新漆走了一层。翻瓦的师傅和裱棚的小工隔着房顶忙碌着……

    相邻的街坊们进进出出,满脸都是欢喜,不住拿林三洪打趣:“洪哥儿,要做新郎官了呦,想新娘子了吧?哈哈……”

    春桃端着个笸箩,隔着窗户就大声喊叫:“三洪哥哥,你来看看这窗帷子挂妥了没有……”

    正说话呢,春桃的脸色就变得有点难看,然后急急忙忙的躲闪在窗户之后。

    顺着春桃的目光看过去,刚好见到本县的县尊金子焕金大人。

    金县尊穿一身便装,好像来的很匆忙,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自然没有注意到不起眼的春桃。看见林家院子里忙忙碌碌的人们,立刻就明白林三洪要成亲了。

    当官的人,和寻常百姓最大的区别就是别管有多么要紧的事情,哪怕是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