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公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从林三洪的真实想法来讲,对于月娘绝对没有一见钟情的那种感觉,当然也没有什么恶感,月娘这样的女人还是能给人留下一点好感的。也仅仅是好感罢了,至于爱情之类的东西,则完谈不上了。

    “但凭母亲做主。”

    在这样的年代里,父母之命就是天,母亲能够很正式的考虑儿子的意见,就已经算是比较开明了,大的主意自然还是母亲说了算。

    在母亲看来,儿子的亲事比大明朝皇位的更替还要重要,背着双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虑良久方才说道:“也好,我这就去找红鞋婆子。”

    红鞋婆子就是媒婆的俗称,因为这种人经常做些保媒拉纤的营生,已经成为一种职业。若是能撮合成了哪家的婚事,米粮银钱之类的好处自然是不会少,有了喜事的主人家还会专门拿出一双红色布鞋作为酬谢,故而得名。

    这种人既不耕田做工,也不经商开店,身上的衣裳嘴里的吃食,还有揣在怀里的铜钱,都是做媒所得,早就非常职业化了。若说这媒婆,也是相当敬业,平日里走东家串西家,专门打听谁家的儿子该娶媳,谁家的姑娘可以嫁了之类的消息。

    红鞋婆子穿件子大斜襟的半截褂子,腋下掖着一方硕大的花手巾,脑袋上只要能插的下的地方,就戴满了各种各样的首饰,脚下的一双大红鞋子看着虽然不伦不类,却很清楚的表明了她的身份。

    “哎呀洪哥儿,这么几年不见,比早年更加的倜傥风流了,林家大妹子,你瞅瞅你瞅瞅……”红鞋婆子以夸张的腔调大声称赞着:“瞧瞧你们家洪哥儿,齿白唇红样貌堂堂,将来肯定是有大出息的,早就有好几家的女儿暗中瞧上了洪哥儿,就是不好意思出口呢。洪哥儿你要是看上哪家的闺女,尽管给我念叨念叨,我拍着胸脯子打包票,一定让你称心如意,来年就能生个大胖小子……”

    红鞋婆子夸完了林三洪,转头对母亲说道:“林家老妹子,咱们都是几十年的的老街坊了,有什么话也不必藏着掖着,我就直说了吧。洪哥儿人不错,听说还认识字,不管什么样的女家都配得上,关键是这彩礼钱,只要有六七贯钱做彩礼,我保证立刻就能给洪哥儿说成一门绝好的亲事。不过你们家……你们的情形我也知道一些,拿不出六七贯的话,最少也不能低于五贯,再不能少了……”

    第二十七章 肥美亲事

    不论世道如何变换,穷苦人家娶老婆总是比较困难,千百年来,这种现象似乎一点也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女家总是想方设法的多要些彩礼表礼,金银钱财,精美首饰,绫罗绸缎这些一样也不能少了。若是两手空空一穷二白的话,任你才如子建般敏捷貌似潘安般俊美也没有用。

    五贯彩礼钱已经是低的不能再低了,再加上各种表礼,逢年过节的仪程,裱糊新房置办家具,还有成亲时候的酒席等等,无一不是要钱的,要是没有十贯八贯的铜钱,还真不容易把媳妇娶过门。

    林家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食店,再怎么辛勤也赚不了太多,虽然说不上是家徒四壁,也仅仅是温饱罢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还真的有点困难。可是话又说回来,林家若是有很多钱财的话,林三洪早就讨老婆了,还用得着等到今日?

    红鞋婆子早就晓得林家的情况,所以一针见血的指出其中的关键:钱!

    有钱好办事,没钱办不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万古不亘!

    母亲有点尴尬的笑着对红鞋婆子说道:“这个……钱的事情我也晓得,只是我们看中的女家已经说好了,是不要彩礼的,只要大姑(人们称呼媒婆为大姑,仅仅是一种风俗,和辈分无关。这是北宋的风俗,至于明初的称呼,实在找不到相关资料,所以这里借用的是宋朝的资料,而已,大家不必细细追究了。)过去说合一下就行……”

    “不要彩礼?”红鞋婆子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这样的世道里,不要彩礼的女家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那些身有残疾,或者是容貌实在惨不忍睹的女家,因为发愁女儿嫁不出去,也有不要彩礼的先例。在红鞋婆子的心中,一定是林家因为拿出不彩礼,才不得不委曲求,相中了某个貌如夜叉的丑丫头或者干脆就是缺胳膊少腿的残疾女子:“不要彩礼的女家通常都是……算了,只要林家老妹子愿意,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委屈了洪哥儿。究竟是哪家的闺女呀?只要告诉了我,我一定帮你们撮合成这桩亲事。”

    “杜家……”

    红鞋婆子琢磨了半天也想不出附件有哪户姓杜的人家,张口问道:“哪个杜家?”

    “城里的杜家,天丰号大姑知道吧?就是天丰杜家的总掌柜……”

    天底下姓杜的人家很多,可带“天丰”字号的绝对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说起“足天下”的杜家,江南百姓不知道的还真没有几个。

    红鞋婆子张着“血盆大口”牙疼一样的吸着凉气,尖锐的嗓音笑的好像下蛋之后的小母鸡:“林家老妹子,你是拿我逗开心的吧?让我去杜家提亲?是等着看我被人家的大棍子打出来吧?真真的笑话,你家洪哥儿若是能娶了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