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瓦、亚历山大.马丁以及部分水手进人通布图港市区游览,顺便打听费罗公爵的公子乔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没有打听到费罗公爵的公子乔治的消息。这里是中立港。
通布图,通布图(toouctou)又译为“廷巴克图”、“丁布各都”,位于沙漠中心一个叫做“尼日尔河之岸”(“bouiger”)的地方,距尼日尔河7公里,坐落在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为1087年(另一资料:1100年)图阿雷格人所建。亦称“廷巴克图”。马里历史名城。在撒哈拉沙漠南缘,尼日尔河中游北岸。居民通布图要为桑海族、此外还有图阿雷格族和阿拉伯人。人口2万。通布图的的地理位置位于北非阿拉伯人、柏柏尔人文明和黑非洲黑人文明的交汇点,因此商业往来频繁,民族成分复杂,历史上是一个交通要道、文化中心,许多***学者和圣徒在此定居,许多著名的书籍是从这里写出和流传的。廷巴克图的名字,始终跟尼日尔河联系在一起。这条非洲第三大河,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充满力度和紧张感,割破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最后在赤道附近流入大西洋。而廷巴克图,就像弓背上露出的那枚箭头,坚定地指向广阔的北方撒哈拉腹地。如此,就可以理解这座传奇城市的地理意义了。在非洲,尼日尔河恐怕要排到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后边,然则为什么对那后两条大河的探险却晚于尼日尔河几十年呢?恐怕我们不得不说,这完是廷巴克图的吸引力造成的。如果没有廷巴克图的神奇传说,也许整个西非地区的历史都要改写。1087年图阿雷格人所建。中世纪是***教学术和文化中心。由于其位于水陆交通要道,黄金、象牙、奴和食盐在此集散,逐渐成为一个富庶的城市。时该城被加纳帝国统治,同时被所有周围邻居所觊觎。1324年,马里帝国占领了通布图。1468年桑海帝国又征服了通布图,并沿着尼日尔河扩大自己的领土,通布图很快就成为桑海帝国的中心城市。十四世纪中叶后为马里和桑海王国著名城市及商业中心。公元13世纪,随着以尼日尔河为经济中心的马里帝国的崛起,廷巴克图日渐重要。由于它与杰姆之间发展的食盐、谷粮和黄金贸易,其商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军事作用。它不仅接纳了许多从撒哈拉沙漠边界城镇逃出来的外国商人,而且吸引了众多***学者。所有这些人为廷巴克图的发展及其包括贡达姆等邻近地区的确立作出了贡献。历史名城廷巴克图从公元14世纪中叶起,相继成为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重要都市,修建了防卫城墙和清真寺。此时的廷巴克图在曼丁哥帝国的统治下已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结构的基本布局就在那个时候确定下来。在阿斯吉亚王朝(1493年至1591年)时期,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城市建设密集发展。世界各地的***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那些能工巧匠更是在这里大显身手,使这座城市声威远震,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是当时著名的***学术研究地之一。这里的建筑是***建筑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完美统一,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穆萨清真寺了。这个出名的***建筑群在1325年创建,经过了几次扩建才形成的规模。这座清真寺由2座宣礼塔和3座内院共同组成,2座宣礼塔中较高的那座是市内最高的建筑。市区的另一座著名建筑是创建于14世纪的斯科尔清真寺。在寺中耸立着一座装饰精巧的宣礼塔。16世纪,***教学者都在寺中那方形的祈祷大厅里深造、论道。公元16世纪末期,摩洛哥人侵占,城市遭到破坏,开始衰落。廷巴克图历史上是贸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也是***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它享有“苏丹的珍珠”、“神秘的通布图”、“荒漠中的女王”之美称,是马里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古城。此外,它还以具有***建筑风格的清真寺而闻名于世。通布图的清真寺以及圣地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教在非洲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6世纪由班迪亚拉基拉修复的廷巴克图三大清真寺是阿士基亚王朝末期廷巴克图作为首府达到黄金时代的见证。廷巴克图清真寺向世人解说了传统的建筑艺术。在马里这个国家境内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居民点:通布图,又名廷巴克图。今天它只有几千居民,离西非大河尼日尔河北岸不远,出了城就是撒哈拉沙漠。但在历史上,廷巴克图却大大有名,它曾经是当地历史古国马里王国和桑海王国的主要城市,又是穿越撒哈拉的贸易重镇。至少在两百年前,西方人对这片土地几乎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它的大名就已如雷贯耳。于是,寻找廷巴克图,遂成为当时所有西方探险家深入西非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