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大明之秦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成功募兵
    董家村的青壮们,始终无法从村老手中得到保书。

    他们被族老从家里赶出来后,聚在一起。

    “董飞,村里就数你有见识。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对,董飞你出个主意,我们都听你的。”

    董飞是他们中读书成绩最好的一个人。因为董飞的父亲,是他们村里学问最高的人。也是他们所有人的老师。

    按理,以董飞的文化水平。参加开科取士,得一个官身不成问题。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董家长辈都不允许他们这些小辈参加文试。

    村老对他们说的话不过上说辞。实际情况便是,董飞的父亲曾经是张士诚手下一个重要谋士。

    后来张士诚兵败。。董飞的父亲觉得是自己这个谋士的失误。便灰心丧气,与族人远离江南。

    只是这些董家后辈不知道,朱元璋得天下,在南京称帝以后。董飞的父亲便发誓,永不对朱元璋称臣。

    其实不止董飞的父亲发誓。当初整个董家村人,部发誓不为朱元璋所用。

    这也是为什么董家村长辈不许他们参加文试的原因。

    至于现在闹着要参军的董家后辈,是长辈们没有想到的。

    他们真的没有想到。朱元璋的儿子,尽然敢重启秦朝军功制度。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清楚。

    这意味着,原本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明朝军人,会成为年轻人最向往的舞台。

    青莲无须绿叶托。 。

    军功上马爵位得。

    扫平宇内心愿无,

    回乡将军富家翁。

    朱樉这样做,无疑是在关陕地区放出了一头嗜血的老虎。

    秦川大地上,将会重现一支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军队。

    “唉!大家都先回去,我问问家父再商量。”

    董飞的话,在同辈族人中很有份量。大家都习惯了听他安排。

    见董飞要回家询问,便各自散去等待消息。

    他们真的很想参军。因为他们有知识,也知道二十级军功制度会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和什么样的收获。

    他们从小就接受文武教学。转身宝贝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很想出人头地。既然长辈们不许文试,那么参军就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而且他们自信,自信凭借着各自的本领,拼得一个爵位。

    秦王朱樉的要求他们都能通过,唯一的阻力便是长辈阻止。

    中原王朝,自古就讲孝道。

    百善孝为先。

    特别是参军这样玩命的事情,如果没有长辈的同意,更加不孝。

    即使他们背着长辈参军,一旦被军中将领查出。那么很可能还会为此丢掉小命。

    毕竟不孝之子,也会被看成不忠之人。不忠不孝的出处,一开始便是来自古时的军队。

    董飞回到家,便见到父母均坐高堂。

    “飞儿给双亲请安。”

    董飞对着父母一拜。

    董飞的父母没有让跪地的他起来,他的父亲开口问他。…,

    “飞儿,你真想百战沙场?”

    父亲的话董飞明白。

    一旦自己参军,就没有回头路。运气好能坚持到百次战争,运气不好或许第一次战争便结束。

    至于逃兵,想都不敢想。每个朝代,对付逃兵都是一个杀字。

    “是。”

    董飞虽然知道其中风险很大,但他也知道,如果自己能战斗到百场战役。那么最少也是一个有着侯爵的将军。

    听到董飞坚定的回答,董父起身说了一句便离开。

    “将军百战沙场死。”

    董父一走,董母扶起跪地的董飞说道:“去吧!路是你自己选的。母亲只希望你能坚持。”

    董飞再次跪地,对着母亲三拜。

    “母亲保重,父亲保重。孩儿一定会回来的。”

    说完,董飞便挥泪转身。

    直奔村老家的董飞,在村老家见到原本应该各自回去的同族兄弟。他们也和自己一样。。泪如雨下。

    村老将七份保书交给他们,说道:“不求你们飞黄腾达,只求你们都能平安归来。”

    七人,在村人的送别下向着未来的方向,西安前进。

    与董家七兄弟一样挥泪送别的场景,在陕西地区一幕幕上演。

    功名利禄前程,怀着不同心思的年轻人们到达西安。

    能来西安的,都是经过县衙审核,达到征兵要求的。

    当朱樉从诸葛正雄手中接过人数统计表时,整个人一晃。

    “五万?”

    诸葛正雄点头,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青壮年踊跃参与。

    以诸葛正雄的预计,能有三万人就达到计划了。结果差不多,多出一倍的人来。

    这让诸葛正雄底气更足,毕竟这五万多人马有着精兵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