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在酒席宴上将胡得望、冯家骥等太原府一干众将擒拿入狱。
太原府心甘情愿跟随胡得望投敌叛国的为数无几,许多人根本不知内情。
对他们核查甄别后,死心塌地跟胡得望降辽的,大牢看押,候审待判,其余人等复官归位,各司其职,各谋其事。
满堂将大批粮草在太原府安置停当,率队发往雁门关。
只见雁门关城门紧闭,吊桥高悬。
城头之上飘舞辽国旗幡,一个个辽兵番卒拿枪握箭,虎视眈眈,严阵以待。
满堂将兵马停在距雁门关十里之外,安营扎寨。
单待后路兵马大元帅率大队人马赶到,就可攻城夺关。
时隔三日,郭彩云率大军赶到前敌。
次日清晨,由杨满堂马前带路,来到雁门关城外勘察地势,以谋攻城之计。
且说辽军兵马大元帅萧靖辉安坐在雁门关帅府大堂之中,左有副将韩戬,右有先锋牛昊,一共八位番将,正在商讨军机要事。
忽然蓝旗官来报:“启禀元帅,城下不远有一哨宋国兵马正在勘察地势,其意图不明。
”
萧靖辉问:“城下宋军人马多少,将领几何?
”
“回禀元帅,城外宋军兵马不足千人,似有战将三员。
为首者是个中年妇人,被前呼后拥,可能是宋军中的大官。
”
哦?
萧靖辉眼珠飞转,对诸将说:“宋国大军刚刚赶到雁门关,人困马乏,最是无力作战之时,现又不顾兵家大忌,主将亲临城前踏勘,真乃自寻死路。
”
副帅韩戬说:“宋国大军乃是杨家将所带,杨家将素谙兵书战策,带兵有方,他们大军刚到,未解困乏即兵临城下,且由主将率领,犯兵家大忌的事,杨家将能不知道?
我看其中有诈。
”
萧靖辉双眉高挑,一脸不屑之态:“杨家将怎的?
也没啥了不起!
杨家将确实能征惯战履有胜绩,但那是从前。
而今他们可比不得当年了!
杨金豹怎么样?
他是不是杨家将?
如今他也是我手下败将!
不要把杨家将奉若神明,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士气!
”
韩戬仍不放心:“元帅,杨家将毕竟不是寻常之辈,一旦。
。
。
。
。
。
。
”
萧靖辉大笑道:“副帅放心,本帅没有十分把握,也不会出城而战的。
现在,你们随我登上城头,亲自看看宋军的情形再做定夺!
”
说罢,萧靖辉带领众将出了帅府大堂,登上城头观望。
只见城下不远,一队宋军兵马不及千人,为首一员女将将肥裘宽带,仪态超凡,身边还有两员小将陪着。
几人对着城头指指点点,像是在商量事。
萧靖辉再举目远眺,见十里之外的宋国大军连营座座,一片片炊烟升起。
由此可知,宋国大军正在准备早饭。
萧靖辉暗笑:吃吧,等你们吃完饭,这几个首领早成了我刀下之鬼。
到那时,你们群龙无首,众鸟无头,就成了蚁聚之军,不堪我辽军一击!
杨满堂和呼延启鹏率一千人马,正陪同郭彩云在雁门关城下不远之处探查地势,研究攻城的方案。
猛然间城头“当当当”
三声炮响震耳欲聋,倏忽之间雁门关吊桥落锁,城门洞开。
“嗒嗒嗒”
马蹄声脆,“呼啦啦”
战袍风响,从城门之中番兵番将蜂拥而出,竟有两万兵马。
为首者正是先锋官牛昊。
眨眼之间,番兵已排阵列队,把杨满堂等人围住,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按理说,这时满堂应该保护着母亲赶紧后撤,以一千兵马对两万之敌,力量差的太悬殊。
真若打起来无异于以卵击石。
可满堂毫不惊慌,和母亲相视一笑。
骤然抽出胁下的三尺龙泉,迎风一晃,寒光耀眼。
随同宝剑晃动,满堂身后也是“通通通”
三声炮响。
只见在哪旷野中,丛林后,树梢顶,土堆旁,冲出一队队宋军兵马,仿佛从天而降。
在满堂身后列阵而站,人数也在一万之众。
牛昊大吃一惊:宋军都是天兵天将不成?
凭空冒出这么多兵马,看来杨家将果真是将中魁首,用兵如神。
好在自己在人马数量上尚占上风,若不然,真可能是出得来,却回不去了。
现在想以人多势众围而歼之是不行了,只有对阵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