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5章
个儿擦的苍蝇围着“嗡嗡”

    打转。

    耳朵眼儿快被耳屎油垢糊满了,里边的东西能抠出二两三钱来。

    这主儿斜靠在树下,半躺半卧、半昏半醒,眼发蓝、脸泛青,饿得直哼哼。

    少年用心打量一番这个老乞丐,暗中叫奇,心说:眼下中原确是灾害不断,行讨要饭的实在不少,随处可见,可从来也没见到过穿这身打扮的人要饭讨食呀,看起来此人必定是有些来历。

    少年想的不错,这个老乞丐确实不是寻常之辈。

    他曾经也是显赫一时,是在京城街中一跺脚,汴梁城四角乱颤的主儿。

    他到底是谁呀?

    他乃是曾官拜左丞相之职的申国公章惇.当朝的丞相、申国公如何会沦为乞丐呢?

    说来话长。

    这章惇在朝为官时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残害忠良,贪赃枉法,什么坏事都做,坑害了不少人,也结了许多怨。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毖”

    嘛。

    章惇有个外甥叫姜贵,从江宁府投奔舅舅来到汴梁。

    章惇为官多年,搜刮了很多民脂民膏,想外甥远道来投靠,不过就是为沾光讨巧,弄得个食丰衣锦罢了,就给了姜贵为数不少的钱财。

    姜贵手里有了钱,一是不想坐吃山空,二来也是贪得无厌,就想依仗舅舅的权势,用这笔钱在汴梁街面上开一座银庄。

    于是,请先生看风水,在繁华地段选了处好地儿,把原来的房主生搬硬撵给赶走,这就要装修门脸儿,挂匾开张。

    该着姜贵不走财运,当朝太师蔡京的儿子蔡猛也恰好相中这个铺面。

    这蔡衙内横行霸道,说一不二,当时就想把这铺面抢过来。

    姜贵初到京城,不谙官场险恶,又不认识这位蔡衙内,心想:就凭我舅舅在朝的势力,只有我骑在别人头上屙屎的份儿,谁敢在我这太岁头上动土?

    这俩人当下大打出手,各不相让。

    姜贵搬出舅舅申国公章惇压人,他哪知道对手的靠山比他硬的多。

    当时那蔡衙内得知姜贵是章惇的外甥,再没多说,冷笑一声扬长而去。

    姜贵还以为人家是怕了他呢。

    岂不知蔡衙内是要回去请出其父蔡京来借机弹劾章惇,置章惇于死地,以解心头只恨。

    果然,蔡京听说儿子在外受了章惇外甥的气,勃然大怒,细问缘由,蔡京不由心中狂喜。

    蔡京为何又转怒为喜了呢?

    原来,蔡、章二人在朝都是官高爵显,两人揽权争宠,胡不相容,蔡京早就把章惇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无时无刻不在想寻机让皇上将章惇罢官削职,以除心患,也好独揽大权,正愁着没借口,找不着把柄呢。

    闻听章惇出钱让外甥开银庄,蔡京心中暗自高兴:即回来了!

    主意已定,过了两天,蔡京在陪徽宗下棋时,奏了章惇一本,说章惇为官不廉,多借官职之便中饱私囊。

    徽宗对章惇原本也是很宠信的,不甚相信蔡京所言,便问蔡京,章惇不廉可有凭证。

    蔡京回奏说,章惇搜刮民财、克扣贡品,百姓、群臣多有议论传言。

    现在,章惇又借外甥姜贵之名,在京城私开银庄,以掩众人耳目。

    家资不丰,如何开的起银庄?

    可见章惇家产在京城也是富甲一方。

    如此家产,从何而得?

    圣上不可不察。

    蔡京添油加醋,一番神说,徽宗也就犯了疑心。

    蔡京见徽宗生疑,又说,圣上如不相信,不妨先将章府查封,清点家资。

    如果章府的家资和他在朝为官的俸禄相差不多,就说明章惇为官不廉的传言是假,是有人居心不良要诬陷章丞相,这样一查就给章惇正了名,洗刷个清白;如果经查,章府家产过丰,他又说不出个别的来钱道儿,就是他假公济私,贪赃枉法,圣上就可按律严惩,也好来个杀一儆百。

    这正应了《龙韬》上“杀贵大”

    的话,惩戒了章惇这样官位高的人,圣上就更加增加了威严,显示了贤明,何乐而不为呢?

    徽宗听了蔡京这番话,还能有啥说的,大大褒奖一顿太师的耿耿“忠心”

    ,于是降旨,查封章府,清点家资。

    其实,蔡京心里有数,一查准查出个大赃官来。

    当今在朝为官的,有几个不往自个儿兜里划拉东西的。

    果不其然,从章府抄出来的东西可太多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不计其数,单是外国向大宋进献的贡品就有几十件,有几件还是当初徽宗颇为欣赏的珍品。

    要说章惇这胆子也真够大的,连皇上的爱物都敢往家偷。

    这真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章惇这官是当到头了。

    见章惇如此“财”

    胆包天,徽宗当然不能轻饶了他。

    不过,徽宗对章惇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