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杨衮让高行周进寨详述一切。高行周命令他的军兵就地扎营。杨衮也命他的军兵回寨。两个人就扳鞍上马,并肩进了火塘寨。
杨衮把高行周让进大厅,向各路首领引见完毕,就吩咐重新摆宴,为高行周洗尘。
在吃酒之间,高行周就把和郭威不睦的原因说了。接着问道:“二哥,我听说你挑起大旗,就要发兵太原,誓把辽兵赶出边墙,好大的口气呀!我虽与郭威不和,但是二哥要去太原解围,小弟也愿同往。不知二哥何时进兵?”杨衮说道:“看在大哥的面上,你也应该发兵,只是我的人马刚刚合在一处,需要休整几天,但是时间不能拖得太久,三日之后即可进兵。”
呼延凤听了,沉思片刻,抱抱腕,说:“杨大哥,兵进太原解围,绝不能只靠兵力,也要动动心计呀!请问,辽军十万余人,我等的兵力只有五万,与辽军相差不少,何况,我们的火山军,是当地的百姓,良莠不齐,武艺不精,纪律松弛,相比之下,我方的实力可比辽军弱的多呀!何况辽军围困太原数月之久,长期养精蓄锐,士气颇旺,处于优势。我军实力本来就弱,再经长途跋涉,处于劣势。人守我攻,以劣胜优,能够胜得了吗?杨衮大哥此次前来河东,统一三十六寨,虽是为了聚兵扩将,太原解围,但是最终还是为把辽军赶出边墙,收复燕云,一统华夏,救民水火。我等何不趁此一举,就把辽主耶律德光和他的辽军一网打荆”杨衮笑道:“贤弟之言实在令人难解:我军处于劣势,太原解围都在两可,怎么还能趁此一举就把辽军一网打尽?”呼延凤说:“古人用兵,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之例多矣。‘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也是不乏其例。这主要在于古时有些兵家善于施计用谋,以谋制胜啊!”
杨衮急忙问道:“不知贤弟有何妙计?”呼延凤胸有成竹地说:“大哥若想乘此一举消灭辽军,只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杨衮和高行周等听罢,连连称赞:“呼延军师不愧是‘小诸葛’呀!”呼延凤正色说道,“此乃用兵之道,必须如此啊!”杨衮果断地说:“好,就依此计行事。”
在酒宴上,众人又依呼延凤之计,对行动上的一些细节,详细商量一番。呼延凤又对高行周说;“你先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然后再依计而行。高行周点了点头。酒宴撤下,杨衮即吩咐将各路首领召来议事。火山王杨衮当众讲了要趁太原解围,一举歼灭辽军之计以后,就命呼延凤调兵遣将。
呼延凤站起身来,瞅瞅高行周,说:“高将军,你把方才商议的那件事儿,速速前去办好,后天即可带你高平关的人马启程,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切切按计行事!”
“好,我马上就去。”高行周笑了一笑,就出去了。
接着,呼延凤又按着计策吩咐众将,不论先锋官、运粮官或总接应,都要各负其责,做好进军准备。各寨首领还要马上回去,把各自山寨防守之事安排妥当。后天凌晨准时进兵太原,不得有误!
呼延凤最后对石敬远说,“石老前辈,你是火山军的镇寨将军,望你和杨会,金良祖、金圣祖诸位伯父,统领三十六寨的守寨军兵,守好山寨。此次太原进兵,你就不要去了。”
“呼廷军师……”石敬远刚想要说“我也随军前去”,可是话到嘴边儿,又咽下去了,接着打了一下“咳”声。
杨衮一看此情,不由问道:“石老前辈有何话讲?”石敬远又“咳”地一声,说:“石某乃是将军手下败将,被获以后,不仅承蒙留下这条老命,还如同尊敬长辈那样尊敬老朽。尤其经过将军开导,使我迷途知返,从此我和子孙后代免遭世人唾骂。只感动得老朽,几夜不成寐呀!我反复思虑,无以图报,只有凭我这身武艺,去到太原城外,打死那个耶律德光,心里才能安静。你想,你们进兵太原,将我留下守寨,我的心里能好受吗?俗话说‘心去意难留’啊,还是叫我随军去吧!”杨衮笑道:“石老将军,你的心事晚辈都明白了。但是你想想看,你老人家和我爹爹、岳父,都是七十多岁,即使你们几位老人当前仍是勇贯千军,我等也不能让你们去冲锋上阵啊!还是和我爹爹,两位岳父一起镇守山察,听我们的喜信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