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网罗:.WRbook.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然!~燕丹!自你成为墨家巨子之后,你看看你把墨家变成了什么样子!!!!”
“在本座看来,现今的墨家似乎忘记了‘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的宗旨,特别是燕丹你自己,竟然为了一己之私,一墨家为据点,妄图连结六国余孽反抗秦国!!!”
“也许在座的诸位会,认为秦王暴虐,认为秦国苛政猛于虎,认为本座支持秦国、支持秦王是助纣为虐,但是!本座不这样认为!”
第十四章 张子房的抱负
第十四章张子房的抱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了长大达数百年的战乱和分裂的广大百姓都在盼着战争的结束,也在期望着天下的大一统啊!~再看看你们!一个个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都不愿作亡国之人!什么六国后遗,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群打着复国旗号的自私鬼!可是!只要百姓生活安泰,只要华夏大地不再战乱不止,就算是做个亡国之人又如何!!!更何况,你们怎么不去想想,你们为什么会亡国!!!”
“诶~当今之势,天下纷争渐平,英雄自有英雄路,何必苟同!~~本座话尽于此了~~~~”
“韩人张良在此,还请先生指教!”
“哦?你就是张良张子房?”
“是,在下便是张良,先生一言,张良感获甚多,还望先生指教一番~~”
“嗯,本座知道你!~”
“子房你遣散家仆,散尽家产,自此浪迹江湖十余年,到了高丽国,请得力士,终于在博浪沙出现,行刺秦始皇未果,隐居圮上,得到《太公兵法》,学识胆识均远超常人啊~子房你必欲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何以见得?”
国破家亡,人生之恨事,大丈夫之难以忘怀,子房更是不幸,亲弟弟辞世而去,人生之惨烈事至此极也,子房意欲如何?
乐事,惨事,国仇,家恨,人生之常耳,张良有幸皆,又何必伤怀。大丈夫不经历人所不能经历之事,又怎能称为大丈夫,又怎能成别人所不能成?
弟死不葬,你不怕背上不亲不友的骂名,这种不怕毁誉,不是大丈夫做不到;敢于毁誉你的先祖,正视令祖的无所作为,这说明你胸怀大志,必欲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
大丈夫,志向耳;乐事,惨事,情感也,子房难道真能为志向而无情?
“子房志在何方?秦国?还是赵国,齐国,燕国,魏国,楚国这些旧国?”
“......”
“七国最贤明的君主是秦王,秦王之才比起他的先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经营之下,秦更是一统天下,结束华夏大地数百年的战乱!”
“......”
“子房不忘故国,诚忠厚之人也。借用子房的话来说,大丈夫行事,不为情感所左右,当以志向为重,子房自问就真能做到眼睁睁看着他人驰骋天下,建功立业,而自己空负非常之才,却作壁上观?”
“张良不怀疑秦王的功业,但秦法苛暴,太猛,缺少仁德之教,得天下易,失天下也易,秦之天下恐难长久。”
“去秦法之苛暴,不正是大丈夫之事吗?子房既认识到,何不与周冲携手西向,归之于咸阳,成就万世之基业。”
“先生此言甚是,可子房终究是韩人~~~~~”
“张良你自诩博学,那你可知,这关东关中的百姓皆为炎黄后裔。自黄炎开天辟地以来,夏、商、周之朝代更替,我们这一方土地上并非没有出现过统一的强盛国家,然而,自西周末年诸侯分割居土以来,大国吞并小国,强国灭亡弱国地事情如过河之鲫,从春秋时的百余国林立。到战国七强纷争,致我中原刀兵四起,生灵涂炭,这诸侯各为一己之私争来斗去,又有哪一个心中想的是百姓,想的是民族的强盛,若你执意以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