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招很见效,大部分弹头纷纷落偏甚至自爆,少
数几枚也引爆了空气燃料炸弹而变成了齑粉。
阿德瓦尼不禁得意地想:“看来由日本改进的东方电磁盾远超过美国蛮力的西方导弹盾。中国人还是
得由东方人来对付!”
与此同时,解放军两大洋舰队的舰载机已开始起飞。“袁崇焕”号的升降机已把一架架原本折起翅膀
的飞机送上飞行甲板。第一攻击波指挥长是赵海龙中校,在他在跨进J─13HⅡ座舱前,身板笔直地朝
舰桥方向敬了一个长时间的军礼,直到他确信父亲赵仲逊元帅已经还过了礼,才狠狠把手向下一劈,转身
登上了飞机。
作为一个入伍不到四年的飞行员,赵海龙晋升速度是火箭式的,不过这和他作为赵仲逊的儿子毫无关
系。或许他爱炫耀自己的技术,或许他喜欢冲头阵,他总是玩命的冲进敌机群中,用他高超的飞行技术击
落比别人多近一倍的敌机。他出类拔萃的飞行技术和幸运女神的青睐使他一次次化险为夷,甚至从未有过
战斗机被重创或弃机的经历。由于他每次都能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他成了新兵中的传奇人物,老飞行员们
也开始对这个勇敢的年轻人另眼相看。
他打开引擎,在完成飞行前的部检查后,向甲板上穿黄衣的甲板航管员握拳示意可以进入弹射的准
备过程。甲板航管员用两个黄色指挥棒引导飞机滑行,使其前轮位于弹射轨道的中心。当前轮“格登”一
声驶过弹射滑块后,赵海龙刹车使飞机停下来。然后穿红衣的绳索员用系留索把飞机固定在甲板上。系留
索的强度非常之高,能把处于发动机推力状态的飞机固定,并将在弹射的一瞬间由机械装置把它解开。
然后,赵海龙慢慢地松开刹车,使飞机向前滑行,把系留索张紧,并打开开关,放下飞机上的弹射牵引棒。
甲板上的也穿红衣的弹射操纵员麻利地把弹射滑块和飞机的牵引棒连接在一起。这时飞机机械师跑过来迅
速地对飞机进行一次面检查,保证飞机能安起飞。同时,弹射操纵员根据J─13HⅡ的起飞重量调
整推动弹射器的蒸汽压力,并等待弹射指挥人员的弹射信号。
弹射装置拉紧了,赵海龙感到飞机有一向后蹲坐的感觉,他马上把引擎开动到最大推力状态。然后,
赵海龙再做一次机内检查──他可记得有一次训练中躲过一支在风挡后如长矛般迎面而来的铅笔的教训,
确报没有什么没固定的东西。一切正常!他用左手使油门保持最大状态并同时合上油门扼锁装置,保证在
弹射加速过程中油门杆不会改变引擎的推力状态。赵海龙把头靠在座椅头枕上,右手牢牢握持住飞机操纵
杆,使之保持正确位置,同时左手再次握拳向弹射指挥员示意可以进行弹射。
弹射指挥员检查并认为一切正常后,却闭起双眼,感受舰身随大海波涛的轻微起伏,寻找好弹射时间,
使飞机在航母正位于波峰时弹射升空。他的绿色指挥棒一落,弹射操纵员同时按下弹射钮。
赵海龙也几乎同时感到眼前一阵发黑,经验丰富的他知道这是由于飞机被赋予极高的加速度,以致他
的眼球会有轻微的变形,血液后涌的正常现象。他干脆闭上眼睛去“享受”这份惊险和刺激──那是任何
云霄飞车都不能比拟的。
当他再睁开眼,发现如脱僵野马般的飞机正贴着海面狂奔,这是弹射飞行的最关键阶段,他必须迅速
调整飞机的姿态,使它能进入正常飞行。如果机鼻过高,飞机会失速;机鼻过低,飞机会直冲入海。赵海
龙沉着地操纵飞机,迅速爬高……
当印度大舰队的水兵们还没从击败中国“昆吾”Ⅱ型反舰弹道导弹攻击的狂喜中平静下来时,解放军
“泰山”级武库舰发射的几十枚巡航导弹已飞速奔来。“德里”级驱逐舰迅速发射了更多的SA─N─7
防空导弹迎击,庞大的中国巡航导弹转身不灵眼看就要纷纷被SA─N─7防空导弹击中。奇怪的是中国
导弹见躲避不开,竟然在被击中前“自杀”──有位在日本留学过的印度军官不禁讽刺道:“中国导弹好
有骨气啊!”。殉爆看上去爆炸力并不强烈,只是爆炸声极为特别沉闷,声音传送的很慢且连绵不绝,以
一种近乎无声的颠颤波动穿过军舰厚厚的钢壁乃至人体。令听到的人轻则心慌意乱,重则痉挛抽搐,然后
便是呕吐和腹泻。
阿德瓦尼亦未能幸免,他的症状是痉
挛和呕吐,脸色非常难看。开始他以为自己是早期冠心病发作,
见同舱的年轻军官都如此,这才意识到是刚才的殉爆所致。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人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