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战中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最前线在东帝汶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队已向解放军投降。解放军没有攻打重兵把守的伊里安岛,

    直接在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的北海岸登陆,一路正向东急进,迂回到新领地的澳大利亚北部最大港口

    达尔文港的侧背,另一路则兵分两路向南挺进,合击西澳大利亚州首府柏斯。

    托雷多总统突然感受到了来自军事和政治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曾陷入越

    南战争的泥沼,历时达10年之久,那一拨拨空运回国装着美国军人的白色塑料尸袋,仍然是今日少数美

    国人可怕的梦魇──其创痛既深且巨啊!前年的战争又使所有的美国人经历了更大的梦魇,美国人民已不

    能承受再一次的打击。

    于是,托雷多一再向国人强调:“澳大利亚不会是另一个东南亚,平原战和沙漠战也不同于丛林战。

    我们的新式武器将有用武之地”

    托雷多鉴于联军司令克拉克对战争前途丧失信心,决心换马,在霍奇斯的推荐下任命原驻欧美军司令

    艾克尔伯格上将为新的联军司令。美国军方首脑重新审定军事计划,决定宁可丢掉澳大利亚西部,但无论

    无何都必须守住澳大利亚东部、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和新几内亚这一线。这样做的政治原因无疑是:

    为了拖日本下水就不能离菲律宾太远。更重要的是美国根深地固的太平洋岛链的观点又一次占了上风。在

    冷战期间,前苏联建造了大批性能优异的核潜艇,这些潜艇都具备水下高速航行,大潜深的特点,对西方

    水面舰艇部队造成相当大威胁。随着核弹道导弹装备潜艇,使其成为第三只核打击力量。为了对付这些海

    底隐藏者,美国被迫采取球跟踪系统,对前苏联潜艇进入大西洋与太平洋通道监视就成为首要目标。

    为了监视前苏联潜艇进入太平洋情况,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部署了一条上万公里监视线。由

    于核潜艇可以采用大潜深方式利用层流躲过监视,所以监视线一般采用沿大陆架部署方式监视核潜艇。这

    条监视线延白令海峡外的阿留申群岛南下千岛群岛经过日本群岛延伸到琉球群岛末端,再经巴士海峡向南

    一致延伸到新几内亚。

    这条监视线就是所谓的太平洋岛链,在冷战结束后又把目标对准中国。美国军方深知中国的核潜艇可

    绕过这条监视线,从印度洋进入广阔的太平洋,这当然没有办法阻止,但毕竟拖长了它们进入作战位置和

    返回基地的时间,减低了它们的整体效率。一旦太平洋岛链监视线被突破,情况就不同了,不仅是解放军

    的核潜艇,那些因航程原因不能绕道的常规潜艇都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太平洋,那将是美澳之间至关重要海

    运的梦魇。

    美国军事首脑们的设想虽好,但战争发展的速度之快已超出了他们的控制。从登陆后一直充当岳麓生

    东部集群开路先锋的是柳维平的第四数字化空突集团军和俞笑天的第五数字化空突集团军。他俩商定两个

    集团军分两班倒,俞笑天负责白天,柳维平则管黑夜,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攻。他们的部队象一只长

    长的食指,直接插入联军的防线,有时由于前进得太快,竟远远脱离了岳麓生东部集群的拳头,但他们依

    然沿着通往达尔文港的公路两侧大胆地速前进,仅仅与后面的后勤补给保持着一线联系。联军迅速和坚

    决的行动很可能切断这个指头,然而正如柳维平和俞笑天估计的那样,敌军过于恐慌和混乱,不可能采取

    果断行动。

    听着远处传来正在撤退的澳大利亚军队炸毁桥梁和破坏公路的爆炸声,柳维平少将不禁莞而一笑,这

    些雕虫小技怎么能影响我们数字化空突集团军的前进速度。他立刻命令部队执行攻占达尔文港计划,务必

    在天明之前完成……

    柳维平的计划执行得象时钟一样准确。到处是熊熊燃烧的大火和被遗弃的卡车及大炮,被热带森林覆

    盖千万年的泥土被爆炸的气浪扬上苍穹,天空中飞舞着尖利的水泥和炸弹的碎片。凌晨3点25分,柳维

    平的武直─13指挥机已经悬停在达尔文市的国际机场上空,从那里俯瞰整个港口城市。他可以清楚地看

    到通向港口的大路上,一队队美澳军俘虏从他身下经过,脸上带着失败的悲哀,走到临时俘虏营,等待回

    程的运输机送往解放军的后方。凌晨4点30分,从机场空运来的解放军坦克隆隆地驶进港口。一小时后,

    市内所有的联军宣告投降

    。任何力量──甚至柳维平本人──此时也无法拯救达尔文了。当陷入困境的联

    军炸毁自己巨大的燃料库和弹药库时,爆炸的巨响摇撼着整个天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