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战中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如果说在较深的普通浅水区进行反水雷作业时,普通的小型反水雷舰艇还可以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在

    较浅的甚浅水区用水面舰艇进行传统的扫雷或猎雷方式的反水雷作业,是相当困难的,而在拍岸浪区,则

    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第二次大战以来的一些典型的两栖登陆作战中,普遍采用的是用潜艇秘密运送潜水员组成的水下爆

    破队,用水下爆破的办法来消灭登陆地区的甚浅水区和拍岸浪区的水雷和水下障碍物,但这种方式,排除

    水雷的速度很慢,而在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由于侦察手段的进步,潜水员水下爆破的行动容易暴露给敌

    方,而造成潜水爆破员的大量伤亡。在一些突击登陆中,也曾采用航空兵和舰炮对即将登陆的海滩进行轰

    炸和炮击,以减少由于水雷或障碍物造成的登陆员的伤亡。上述的两种方法是早期爆炸排雷技术的体现,

    其效果并不理想。

    为解决上次登陆中遇到的水雷问题,这次行动投入解放军海军陆战队武器开发中心刚刚开发研制出的

    两种爆炸排雷装备。一是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它应用了新型的“发射后不管”引信的改进型直列装药的爆

    炸排雷装备,作为浅区扫雷的优选装备。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包括一条挂有140个分立炸弹、长125米

    的爆炸线,弹间被约1米长的辫状尼龙线隔开,装在专用的钢制发射箱内,并与整套发射架整合在一起,

    而火箭发动机则连在发射架上,形成布放系统。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可用发射箱预置距离,而内部引信的延

    时可保证在直列炸药下沉到海底之后,即超过预定延时,自动起爆。

    二是网式分布爆炸装置,由60米DangerCode;60米的爆破网组成。网是从一个玻璃钢或铝制的容器内向外布

    放,而布放的动力是两枚牵引火箭,火箭以25度角从平台上发射,在网的角边处用降落伞,使其最大限

    度地张开。它使用与浅水突击排雷系统相类似的“发射后不管”的引信,网一触到海底,立即爆炸。

    小窦乘坐的那艘气垫登陆艇携带着9套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和2套网式分布爆破装置。甲板上的排雷员

    在3米至1米的水深范围时,首先并列发射的直列炸药,开辟出一条50米宽的通道,使气垫登陆艇迅速

    开到1米水深的区域,然后再发射的网式炸药,在1到0米水深的区域开辟出50米宽的通道直到岸边。

    没有了水雷威胁,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小窦带领他的连队涉水爬上了海滩,跨过一道没有完工的壕沟,

    官兵们纷纷撕开武器上的防水塑料薄膜。联军显然没料到解放军在这一带登陆,少数印尼的海防部队已被

    陆战队的两栖坦克部队赶跑了,小窦的连队在天亮时没费什么事就占领了一个离海滩5公里左右的村镇,

    截断了两条公路的交叉点。

    与此同时,先上岸的两栖坦克部队也截断了连接亚齐首府班达亚齐和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的铁路和

    公路。中午时分,海军陆战队的陆战一师和二师已部登陆,并把彼此的登陆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沿海

    岸三十公里长,纵深八到十五公里的滩头阵地。登陆指挥官两栖军军长燕汉魂也在滩头建起了指挥所。薛

    皓简建议他首先要巩固好核心阵地,多建几个临时码头,等天黑后,再虚张声势向苏门答腊岛最大的城市,

    也是印尼第四大城市的棉兰发动夜袭。

    联军在苏门答腊地区的最高指挥官美第1空降军军长米歇尔中将得知中国军队在棉兰以西五十多公

    里处登陆大感意外。印度人说中国在安达曼海上的船队表面上是满载,但他们的潜艇近距离观察却发现可

    能是空船。空中侦察和第609信息战中队对中国军队前线后勤计算中心的破译都证实中国的主攻将在苏

    门答腊廖内省,廖内群岛可为中国军队提供理想的踏板。驻在廖内省首府北干巴鲁的第3机步师师长已向

    米歇尔请示是否驰援,他决定先向守棉兰第1空降军直属的第2轻型装甲骑兵团了解状况。第2轻型装

    甲骑兵团团长乐观地报告当面的中国军队力量不大并缺乏重装备,不足为虑。米歇尔提醒那个团长只需配

    合印尼的驻军坚守,不要落入中国军队的圈套,接着他命令第3机步师师戒备,严守海岸。米歇尔把他

    的目光投向他老部队──驻守在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第10山地师,不由担心中国军队万一切断它与主

    力的联系,后果不堪设想,立刻命令第10山地师出动夹击中国军队。

    霍华德中校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有两千八百小时驾驶F─22的飞行经验,但他从没有过象今天

    这样紧张。他是几个月前从美国驻欧空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