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战191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1914年北京
    今朝的北京显得越来越不安宁了,虽然共和民主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但是新生的中华民国政府总是给不了任何人安感。从整个大局去看,北京倒是渐渐有了众矢之的的气氛。自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孙文变成了袁世凯之后,国的一些呼声就有了变质,总感觉再也没有以前那种踏实的味道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平头的老百姓在含辛茹苦的岁月里,是不会关心中央政策的变化的,不管是清王朝还是中华民国,其差别在他们眼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多一条辫子和少一条辫子而已。最多的,也就是再也不用给满族旗人面子,相反很多满族旗人倒要给汉人面子。

    在北京城的大街上,处处能看到的是笔挺西装、锃亮皮鞋还有洋里洋气的大檐编织帽。黄包车和汽车交叉驶来驶去,人们木讷的脸色都在表示,即便现在是共和国,依然要为生存忙碌下去。只有一些趾高气扬的洋人和整天带着枪的军人们,才会时不时的悠闲的在街道上晃来晃去。

    ————————————————————————————————————————————————————

    徐邵文站在胡同路口看了一眼渐渐远去的学员军官请愿队,心中总算舒了一口气。事实上他也是一名学员军官,就连现在身上所穿着的都是陆军军官大学的军服,只不过对于陆军大学这些时日隔三差五为了支持大总统袁世凯颁布新《中华民国约法》而举行请愿队,自己感到十足的滑稽和反感。

    年初的时候,袁世凯下令解散了国会,而时隔五个月的现在,又即将以“人民滥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为借口,废除原有的民主性质《中华民国约法》,决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还规定总统有无限任期并且新任总统由上任总统指选。从这些条文可以看出,袁世凯已经差不多要挂总统名义,实行皇帝性质了。

    当然,废除《中华民国约法》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也不是一般人能够预知的。也所以说,徐邵文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半年前他还是二十一世纪中央警官学院的学员,只不过因为一个意外而穿越来到了民国1913年,附身在这个名叫徐邵文的陆军大学学员身上。

    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是1914年5月,即民国三年五月,对于这个奇妙的穿越徐邵文也只能硬着头皮适应了。

    陆军大学前身是陆军随营军官班,后来因为光绪皇帝企图垄断新一代军官人才而建立贵胄学府,而袁世凯对此很是不满,于是不甘示弱并且先斩后奏的将陆军随营军官班改建为陆军行营军官学堂。

    原本陆军行营军官学堂是在保定与著名的保定军校一同办学,后来革命爆发之后,袁世凯就将其迁移到北京,并改名为陆军大学,任命自己的亲信段祺瑞督办。

    袁世凯一直将陆军大学看作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从校长到教务部是指派自己的心腹担任,从而给学员们灌输一种忠于北洋政府的思想。只不过袁世凯绝对想不到,陆军大学自成立到倒闭,一共培养出的三千多名学员当中,一大半的将才在日后却是为国民党所用。

    这段期间。陆军大学地教务层为了给袁世凯地改革助威。已经是第三次组织学员从西直门大街一直游行到总统府东华门前进行请愿。这期间很多学员都积蓄了不满地情绪。他们所做地可并非真正出于内心地意愿。这样地请愿与诈骗有何区别呢?

    不过内心不满是不能放到脸面上来地。毕竟在这个动乱不安地时代。能够成为一名陆军大学地学员那可是来之不易地。在民国初年。几乎所有与军事有关地学校都被认为是“铁门槛”。但是一旦进入了军校。那么也意味着有了一副“铁饭碗”。尤其像陆军大学这样属于北洋政府高端参谋官人才地培养基地。毕业之后大有机会进入中央参谋部或地方军政系统。

    为此。所有学员只能将不满放在心里。手中照样要举着请愿地旗子。嘴上依旧要喊着歌颂袁大总统地口号。

    但是徐邵文不是这样地人。毕竟一个受过二十一世纪真正民主自由思想熏陶地人。对于一些陈旧地东西会有排斥感。所以就在刚才。他悄悄地趁着教务长不注意地时候。在几个关系不错地学友掩护下逃了出来。

    在军校学习可不比在寻常学堂读书那般。那可是一年到头只有几天地假期能够出校门。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能放松一下。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不过唯一要付出代价地是。下午在返回学校地时候必须想办法带进去几盒哈德门香烟。这就是为了掩护自己跳出队伍几个同学要求。

    不过这点事情不算难办。徐邵文身上地口袋都能藏进去几包。很容易就能避开门督地检查。最多花一块多钱就能买上好几包哈德门。

    在看到请愿队伍消失在西直门大街尽头之后,徐邵文将自己的军服上衣脱了下来,只穿着一身白衬衣配合着军裤和长筒皮靴。学员军官是没有肩章的,他担心被眼熟的人看见之后,会到教务长那里去戳自己的小辫子。当然就眼下这一身行头,也能轻而易举的让别人误以为自己是正式军官。

    好在四月的北京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