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人留学史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在中大的日子
工人代表的演说和谈话中,了解苏联工人阶级为促进世界革命、包括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努力增加生产、不断贡献力量的精神面貌。学生们还亲自参加劳动。伍修权回忆:“夏天,青年团组织到郊区的集体农庄参加收割庄稼。”“苏联集体农庄已经有一些大型农业机械,什么脱粒机、收割机等等,我过去都没见过,看了以后真是不胜羡慕,我们中国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呢?晚上,我们就睡在麦草地铺上,遥想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无限感慨!”王稼祥在给友ib.人的信中也兴奋地谈到这一感受,“赤旗盈空,雪天万里,中国的革命青年,置身于斯,自然增加了不少革命勇气。苏俄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国家,现在正一步步建设社会主义。”这里,升起了新世纪的曙光,它将照耀着革命青年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征服黑暗。

    中国留学生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适逢联共(布)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苏联党内展开了同托洛茨基分子的斗争。苏联报纸上公布了苏共中央同托派的不同纲领,中大的学生也卷入了这场争论。有的支持托派,有的支持斯大林。?由于在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年代里,托洛茨基占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列宁、斯大林几乎享有同样的威望,而且他能用英、法、德、俄几种语言进行演讲,具有知识分子气味,中大学生很多人欣赏他。从第一批学生到达莫斯科,直到1927年11月把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两人开除出党,这一期间的中山大学也为此处于很紧张的气氛中,许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斗争,有的成了学校中的托派头头;还有人因此受到开除党籍、团籍、流放和遣送回国等处分。

    学生们身在国外,心里时刻惦记着革命风雨中的祖国,不断从苏联报刊和国内友人来信上,从新近赴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口中了解国内斗争发展情况,为北伐军的重大胜利而欢欣鼓舞,又为反革命势力的顽强抵抗和凶恶反扑而焦急不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白色恐怖笼罩整个中国。消息传到莫斯科,中大学生愤慨不已,大家聚集在大礼堂,声讨革命叛徒蒋介石。一身工人打扮的蒋经国,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声明,蒋介石“过去他是我的父亲,革命的好朋友,去了敌人的阵营,现在他是我的敌人”。但如众所周知,后来他也改变了立场。当时,大家一致通过致武汉国民政府的电文,要求严惩帝国主义的帮凶蒋介石。然而,汪精卫政权也叛变了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这时,中山大学成了一个旁流杂出的水闸,革命者涛鸣浪涌,冲得极前;徘徊者不能自定出流方向,在漩涡中颠危簸荡;反革命者希望水面平静,水下产生回流……1927年9月,中大开始让一些人回国。第一批回国的大都是些国民党右派分子和倒向国民党观点的人,有谷正纲、邓文仪、郑介民、康泽等。之后,一些中共党团员也相继回到国内开展武装斗争,一部分中共党团员则进入苏联正规军事学校学习,如伍修权等11人于1927年秋到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左权、陈启科等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王稼祥、张闻天、沈泽民等人则考入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

    国共合作破裂后,随着国民党籍学生分批回国,国民党中央发布命令,宣布撤销中山大学,命令称:“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原系孙文大学所改名,假本党总理之名,吸收本党同志及吾国青年,并于本党主义及政策妄加抵毁,是借本党之名行反叛本党之实,应速通电国内外,将该校名目取消,同时通令全国,不得再送学生前往。”而这时,原来的东方大学中国班也已并入了中山大学,只接受中国共产党人入校学习。1929年,为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30年秋,学校停办。从1925年到1930年,中山大学培养了约1000多名毕业生,有很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干部。这些经过系统的革命理论学习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回国后,很快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中,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正如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拉狄克教授在回答美国赴苏联考察团团长的谈话(他说“约有6000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时所说的:“在俄国之中国留学生虽然只有600余人,但你要知道,美国之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只从事教书或实业方面的工作,而我们俄国之中国留学生600人毕业回国是要领导中国之政治——这是马列主义东方化的步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