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吉思汗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征服花剌子模
也容不下任何抗战的话语,对于扎阑丁的请求,他叱之以目:“你知道什么!吉凶之势,由天注定,也是你能改变的了的?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札阑丁苦苦哀求他以国民为重,据守阿姆河,争得形势的转机,摩诃末被他说得不耐烦,打发他增守旧都玉龙杰赤去了。

    主战的札阑丁一走,摩诃末所率的部队失去了生机,几万人马没精打采、零零散散地屯集在阿姆河畔,等待摩诃末命令的下达。对于部将们提出的种种逃亡路线,摩诃末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之时,哲别的轻骑已经在阿姆河对岸出现,正准备渡河了!

    花剌子模士兵如同见了天兵天将,吓得抱头鼠窜,什么营帐、兵器、全顾不上收拾了,几万主力,一下子作鸟兽散,分散于各城镇乡村,留在摩诃末身边的军队越来越少,诸城失陷的消息纷纷传来,军心动摇,各王公贵族又各自领兵弃摩诃末而去。

    哲别渡过阿姆河后,沿着摩诃末的足迹紧追不息,越过了高山,越过了河谷,蒙军势在必得的气势让摩诃末越来越心惊胆战。他们一行如丧家之犬,昼夜逃窜,突然,河对岸又出现了蒙古军的大队人马,隔河相望,那骇人的架势竟如同成吉思汗亲临,原来,是速不台率领另一队人马也追上来了!

    万分恐惧的摩诃末马不停蹄地向巴里黑逃去,到巴里黑之后,强烈的恐惧让他夜不能寐,来不及休整队伍,他又走上了逃亡之路。哲别、速不台尾随其后,到达了巴里黑城,巴里黑的城民主动献城,而且还选派了熟悉路径的人做向导,带领蒙古军队去追击他们那置国民安危于不顾,只顾自己逃命的国君。既然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要不义了!

    在向导的指引下,追击的进程快了许多,对于沿途各城,自动降服的,城民就得以活命,顽抗不降的,都遭到了被杀戮、劫掠的命运,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摩诃末身后的城镇纷纷落入了蒙军之手。

    摩诃末辗转于各地,怎么也摆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后来,他逃到了宽田吉思海(今里海)的一个小岛上,跟随的将士死的死、逃的逃,此时只剩下了几个贴身侍卫,一路只顾逃命,行李丢了也不敢收拾,到岛上之后他们缺衣少食,靠沿岸居民的接济过活。

    摩诃末忧愤交加,整日神智错乱,含糊不清,不久患了胁膜炎,没有药品,环境又差,摩诃末的病势在一天天加重。后来,他听说他心爱的嫔妃被送进了成吉思汗的军帐,他的母亲秃儿罕可敦成了成吉思汗的俘虏,他昔日饮酒作乐的皇室成了一片废墟,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不久,就死在了小岛上,他的侍卫用他的衣衫将他裹了葬了。

    怎么说,摩诃末也算个称雄一世的人物,鼎盛之时,连成吉思汗都对他忌惮几分,但他外强中干,又笃信天命,面对蒙古大军的进犯,他不是率领全国民众奋力反击,而是步步后退,放弃城堡,放弃国民,终于落得如此之下场。是可悲,还是罪有应得?这得由历史来解释。

    

尾声

    新都已破,国君亦亡,花剌子模国灭亡的命运就在眼前!

    但花剌子模还有一个旧都玉龙杰赤,还有新王札阑丁、勇将帖木儿灭里,还有无数将士在作最后的挣扎。

    尤其是玉龙杰赤之战,花剌子模从将军到士兵,都显示出了临死不屈、誓死力争的英雄气概。

    札阑丁到玉龙杰赤后,和帖木儿灭里同心协力,多次打退了蒙古大军的进攻,后来玉龙杰赤城内乱,一部分反叛势力企图废掉新王札阑丁,札阑丁愤然出走,帖木儿灭里亦不离左右。他们穿越沙漠,和一部分蒙古军队遭遇,札阑丁、帖木儿灭里奋勇出击,打退了蒙古军队,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往国境南端的哥疾宁。他们在哥疾宁招集人马,组织了6万多兵力,主动攻击蒙古军队,竟然以少胜多,大伤蒙古铁骑的锐气。成吉思汗遭到如此顽强抵抗,勃然大怒,亲自率了大军前往哥疾宁捉拿札阑丁,札阑丁弃城南走,兵败申河(今印度河),士兵人数在减少,锐气却在增加,成吉思汗爱才之心遂起,令手下不可伤其性命,要活捉。札阑丁在乱军之中方得以活命,后跳岸落水,泅水而去。成吉思汗见状,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札阑丁,良将也,是唯一打败过我蒙古大军的将军!你等……”,他转向他身后的部将,“要以他为榜样!”

    札阑丁既走,帖木儿灭里孤掌难鸣,成吉思汗西征的强硬对手逐渐失去了锋芒。

    再说那玉龙杰赤。自札阑丁与帖木儿灭里走后,城中群龙无首,后来军兵推荐了摩诃末母后的亲信忽马儿异密为首,立为诺鲁思王,诺鲁思王并非将才,对于指挥作战,他并不精通,偌大一个旧都玉龙杰赤交到他手里,他竟手忙脚乱起来。玉龙杰赤守卫战在他的统领下,缺乏计划、步骤,没有条理性,攻击时骑兵、步兵、战士、民众,皆一涌而上,商定决议时,将士、百姓七嘴八舌,难以形成定论。玉龙杰赤城的抗战情绪非常高昂,但这种高昂的情绪却没有被诺鲁思王很好地利用起来。这种形势对于蒙古军队来说,应该是很有利的,偏偏蒙军统帅术赤与察合台不和,号令不一,令全军将士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