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背景
1204年春,成吉思汗用兵乃蛮部,纳忽崖一战,粉碎了乃蛮部太阳罕自诩为不可战胜的童话。首领太阳罕被杀,人口众多、势力雄厚的乃蛮部在短短的一天一夜之内就易主了——成吉思汗统领了乃蛮部的生灵。
太阳罕的儿子屈出律侥幸得命,忙不迭地四处逃命。成吉思汗为斩草除根,立即派人追杀,跟随屈出律的士兵陆续为蒙军所杀,屈出律九死一生,逃到了西辽,投奔西辽国王直鲁古汗。
西辽是辽国皇室后裔耶律大石建立的国家。当日金灭辽以后,宗室耶律大石领着几百人马逃亡于各地,后来经过苦心经营,建立起了东起戈壁、西至阿母河的西辽大帝国。
当年耶律大石在位时,西辽也堪称一大强国,河中、回纥、花剌子模等国陆续归附,耶律大石倒也建立了一份霸业,西辽帝国很是威风了几十年。时过境迁,帝位传到直鲁古汗(世称古儿汗)手里时,虽然仍旧“拥有大量军队、武装、人民、侍从”,但国势已今非昔比了。
屈出律投奔到古儿汗帐下,古儿汗很同情他的遭遇,同时也希望屈出律能为他效力,于是不仅收容了他,还招他做了附马。命运的大起大落,屈出律应该是深有感触了。
不久,原来臣服了西辽的回纥等国羽翼已丰,纷纷叛乱,古儿汗年岁已高,不愿再理朝政,就将所有大权尤其是兵权交给了屈出律。
屈出律本来就人品低劣,兵权到手,更是如虎添翼,他并无心平乱,反而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乃蛮部虽为成吉思汗所降,但部众尚存,屈出律既已掌握了西辽的大权,恢复祖业的梦想又在他心中升起。
成吉思汗出兵伐金,屈出律自以为找到了招集乃蛮旧部的好借口,暗中派人潜入成吉思汗的属地,聚集旧部人马。逐渐地,各路乃蛮残部纷纷来投,再加上手上已经在握的西辽兵权,屈出律的军队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壮大。
待古儿汗觉出屈出律的野心时,屈出律早已不把他放在眼里了,日日想的,是篡夺汗位,以恢复乃蛮部的祖业。机会来了,花剌子模国国王摩诃末窥西辽已久,准备伺机进攻,屈出律探听到这一消息后,马上派人出使到花剌子模国,和摩诃末达成了反古儿汗的统一阵营。
这一切,古儿汗都尚不知晓,但屈出律的勃勃野心,却是不能不防的,于是他征召撒麻耳干的奥斯曼等加强防备,奥斯曼不仅不防屈出律,反而和屈出律、摩诃末联合起来,商定反辽大计。
不久,屈出律、摩诃末、奥斯曼共操反辽大戈,古儿汗三面受敌,虽据死力争,但敌方势力太强大,终于没能保住祖业,西辽广阔的土地,富饶的资源,西辽历代帝王几十年聚敛的财富、军队,全落入了叛贼之手。
汗位坐定,屈出律开始筹划他的“大业”。先后派兵攻取合失合、忽炭等原来西辽的属国,强迫当地人放弃回教,而改信乃蛮人的基督教和佛教。当地人民不接受这一无理的要求,仍然虔诚地信奉着他们的回教,屈出律恼羞成怒,竟下令钉死了他们的宗教首领阿剌丁·马合谋。金国各种矛盾随之激发,回教人民对屈出律恨之入骨,祈祷真主铲除这一恶魔。
也许是他们的苦难感动了上天,也许是他们的怒火蔓延到了成吉思汗耳边,1217年,成吉思汗派哲别、术赤等率几万精骑前去攻打屈出律。昔日手下败将,今日攻来仍然得心应手。屈出律一听蒙国来犯,早吓破了胆,没做什么抵抗就四处逃窜。成吉思汗这回是绝不会放过屈出律的了,屈出律逃到哪里,蒙古精骑就追到哪里,最后在撒里黑昆城,哲别斩下了屈出律的头,悬首示众。蒙古大军一片欢呼,当地民众也竟相奔走相告,这一消息让他们扬眉吐气,振奋不已。
哲别向当地民众宣布,任何人都可以信奉自己的宗教,别人无权干涉。当地民众因此对蒙古很是敬仰,干脆统统归服了成吉思汗。西辽国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花剌子模国
花剌子模国,原来位于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是一个中亚古国。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对外展开了疯狂的扩张战争,征服了中亚西亚地区,领土东北扩至锡尔河,东南扩至印度河,北至咸海、里海,西北至阿塞拜疆,西临巴格达,南望印度洋。到其国王摩诃末时,已是国富民强,成为威名远扬的中亚大帝国,其实力,就是成吉思汗也未必能及。
花剌子模国,人口众多,其中商人的比重很大,蒙古人称其为“撒儿塔兀勒”、“撒儿塔”,就是“商人”的意思。花剌子模人经常去各地经商。
当年西辽国势强大,花剌子模国不得已向西辽俯首称臣,摩诃末即位后,势力逐渐壮大,他打退古耳人的入侵,攻占了巴里黑、也里等许多城市,迫使古耳朝算端臣服,摩诃末的势力在东征西讨中逐渐壮大起来,成为回教世界最有力量的统治者。
屈出律起兵反辽,他趁机插入一脚,摆脱了西辽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国势强大了,国家独立了,国内的矛盾就摆上了摩诃末的议事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