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来说,而这也正是一个伤心故事的开端和终结。
郑笺“用心专者怨必深”,最是觑得伤心处,因而“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蜜运中的男子沉醉,女子则沉溺。真的没什么好计较的,女子会说服自己。既然两情相悦,计较的便不是真爱。既如此,断断不要犹豫,恋爱要趁早,“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那样的迷恋如同饱食桑果昏醉的鸠鸟,趔趄行走在爱的沼泽地上。
但趔趄的,仅女子而已。“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爱不是男子的全部,自古皆然。
爱的辰光中,秋天逼近,与此呼应,爱也渐露萧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不过弹指的三年,毫无例外的,那曾经假借抱布贸丝来谋我的男子,得手之后,也终于“贰其行”而爱意消退了。
多情者必定薄幸。因感情既盛,自然源源不断、务求常变常新……
女子呢?
女子嫁了,心便尘埃落定,誓要做个贤妻。怎能不贤呢?不是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吗?望夫成龙的女子只怕千百年都没有分别吧?
因此便义无反顾地一头栽进去:“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了那别在心尖的男人,整整三年起早贪黑,熬啊熬,终于把自己熬成了黄脸婆。
而男人,这时的男人赫然变了。
当女人带着欣慰的憨笑,撑着变形走样的身躯功勋卓著地立在那光鲜的男人背后时,男人“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女人的舍生取义只换来男人的冷漠残忍。那旦旦信誓早已云淡风清、春梦了无痕……
几个不知情的兄弟,尚在一旁助纣为虐齐齐咥笑。世间男子焉知女子心境?
事已至此,还能怎样呢?也只得放弃吧——“反是不思,也已焉哉”。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被弃的女子收拾心情决绝离去,只当这场消逝的爱是我之心被急流浸湿了帷裳。
《氓》之中广泛采用了对比手法。
婚前婚后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爱与婚后的思想变化的对比。
恋爱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氓”婚前婚后的态度的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来即我谋”,“信誓旦旦”。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
这几重对比,既是手法,也是现实。
不得不承认,《氓》是爱的蜕变,爱的消亡和哀悼。很不幸的,多半也是男欢女爱的真理。
关于《氓》中女子的被弃,事出有因。
首先是“士”之变。“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
女子的痴缠一路到唐代,也不过留下霍小玉临终“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的气苦;往前走到元末,又拨动赵五娘被新弦替代的旧弦之音。
李生是氓、蔡伯喈是氓,始乱终弃的男子皆是氓。你方唱罢我登场,盛世烟花中代代上演同样的传奇。
如何是好?
我不同情陨落的爱情。
爱的根祗在心甘情愿。当时的誓言,过后的变迁都是真实。世间哪得双全法?有锥心刺骨的拥抱,便有丧魂落魄的失却。你这刻甜蜜地抱紧,便当准备日后无法挽回的放开。
在繁花似锦的都市游走,你能看见许多寂寞灵魂于流光中飞舞。有一些,寻着了归宿,许多,则丢掉了最初。
敢爱,就要敢寂寞。
真的,每个痴心女子,都是氓的女子。痴候千年,也寂寞千年。做得最漂亮的,倒是被弃时那“休要再提”的倔强。覆水难收,泼出去的爱也一样。你要走,我为你祝福。
然而,我说的不独是女子,这世间,被弃的男子,也是一样。
宇宙间种种皆会产生、会成长、会衰落、会终被埋葬,岂独弱不禁风的爱情?岂独氓?
自有情始,便有情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