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内转经筒下的小狗
白居寺的规模虽然要比我所见过的许多西藏寺院要小,但其中的壁画非常有特色,甚至要比在有“第二敦煌”之称的萨迦寺内的壁画还要丰富多彩。在向导格桑的介绍下,我们仔细欣赏了白居寺各殿及回廊内的壁画。这些壁画题材十分丰富,人物也千姿百态,置身其间仿佛进入了神奇的佛教世界迷宫。壁画所描述内容包括佛教及佛本生故事、历史人物、显密二宗等无所不有,其中密宗坛城壁画也是我在西藏所见过最丰富的。白居寺的壁画也和它的殿堂佛象一样,因年代久远,大都斑剥碌离,更令人难以辩认。只是在其配殿一大片描绘天葬过程的壁画前驻足良久,听着向导讲天葬的来历和过程,看着壁画上生动描述的逝者被肢解的图案,倍感藏民族的宗教文化神秘莫测。
白居寺内另一个非常著名的建筑就是吉祥多门塔,亦称“十万佛塔”。吉祥多门塔是在白居寺建成后的第三年,即1427年开始修建,历时九年完成。吉祥多门塔从下而上,由塔基、塔腹、塔瓶、十三法轮、宝盖、金锺组成,外墙为白色,每层塔腹和塔瓶都有由彩色修饰的飞檐。这座吉祥多门塔建造得极具特色,与其左侧的白居寺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据说这座塔院结合建筑物代表了十四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典型的建筑样式。从吉祥多门塔东侧被称为“入大解脱城门”进入塔腹,发现里面结构非常复杂,幽廊回转、殿中套殿。塔内部共五层,不论是回廊还是殿内的墙壁上都绘满了各式各样的佛象。与白居寺主殿壁画题材不同的是,在整座塔内几十座殿堂内,除一层西部的净土殿和东部的兜率殿,分别绘制了西方净土和弥勒佛本生传记画面外;其余各部位均按密宗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次递绘制了诸佛菩萨像。塔腹内五层建筑物中的壁画佛像和供奉的泥塑佛像多得数不胜数,据有心人数过,多达三万尊,其中第五层多达一万八千多尊,不愧有“见闻解脱十万佛塔”之称。不过,我提出疑问,为什么仅有三万多尊佛像就敢称“十万佛塔”呢?向导格桑解释道,在吉祥多门塔内除了壁画佛像和泥塑佛像外,到处都摆着一种被称为“嚓嚓”的巴掌大小的黄泥塑佛头像。因为不起眼,常常不为人注意。这“嚓嚓”可是大有来历,按藏族的传统习惯,许多人死后要进行天葬;在天葬过程中,全身所有部位都要被肢解、剁碎,喂兀鹫,唯独要保留头盖骨,进行火化,并将获得的骨灰与黄泥和好,用模具压制成“嚓嚓”,并由亲人送到寺院供奉,以求逝者在天堂仍然能够获得佛祖的保佑。吉祥多门塔建成已有七十余年,日喀则地区的广大佛教徒不断来此朝拜,在此累积的“嚓嚓”远远超过十万,将吉祥多门塔称为“十万佛塔”一点都不过分。
白居寺内的吉祥多门塔
清晨,天空的雨还在下个不停,我即将离开江孜古城,虽然在此仅停留了一天时间,但是我深深地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敬意。回首远眺江孜宗山堡,傲然挺立在绵绵阴雨中,山和城堡浑然凝聚成一座巨大的雕塑,就象一位英勇的战士,在无声地向世人宣告他撼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我挥挥手,再次向英雄的城市告别,愿她精神永存,并永远激励国人为国家的强大而奋发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