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西域陆续来了一批佛教僧人传播佛法。松赞干布之孙,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继位时,迎请印度高僧寂护大师入藏;之后,莲花生大师也入藏传法。莲花生大师深通密法,入藏后收伏众多神魔,使他们成为佛教保护神,并建立桑耶寺,选了七名优秀藏族子弟出家为僧,这是西藏首批僧人,号称“七觉士”。此后,相继建了一批寺庙,大批藏族出家为僧,大量佛经被译成藏文,佛教盛行于雪域高原,被称为西藏佛教“前弘期”。
公元十一世纪,朗达玛信奉苯教,杀僧灭佛,不久即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这之后,印度的阿底峡大师入藏弘扬佛法,同时期,其他佛学大师也为佛教在西藏的恢复作了大量工作,佛教再度在西藏盛行,此时为“后弘期”。重新弘扬起来的佛教与“前弘期”流传的佛教,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经过与苯教的长期斗争,互相渗透,吸收了不少苯教的东西,从而成为一种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从此,藏传佛教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宗教形式在雪域高原及其它地方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
藏传佛教经历了“前弘期”及“后弘期”以后,由于当时西藏地方政权割据,师承不同,而形成了众多的教派。除了上述的萨迦教派外,最主要的还有以下四个教派:
宁玛派。“宁玛”藏语意为“古”或“旧”,所谓“古”是指该教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最早的一派,可追逆到莲花生大师传法时期;所谓“旧”是指西藏“前弘期”佛教相对“后弘期”佛教而言。该派极重密宗且弘扬旧密咒。由于宁玛派僧人穿红色僧衣,俗称“红教”。
噶当派。“噶”藏族意为“佛语”,“当”意为“教授”或“教诫”,即用佛语来教导人们接受佛教的道理、教义。噶当派源于阿底峡大师,以热振寺为根本道场,弘扬佛法,该派以显宗为主,不排斥密宗,主张先显后密,十五世纪,黄教就是在该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取代了该派。ib.
噶举派。藏语“噶举”意为“口授传承”。因为此派的密法修行,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故称“噶举派”;又因为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衣,故俗称“白教”。噶举派传承复杂,流派众多,但均源于玛尔巴和米拉日巴两位尊者,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系统便始于该派的噶玛噶举,噶举派在西藏历史上影响巨大,现在仍在藏传佛教中占一席之地。
格鲁派。该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形成最晚的教派,十五世纪初,由宗喀巴大师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吸收其它诸派的精典教义而创立的。格鲁派势力之大,影响之深是其它教派不能相提并论的,达赖和班禅转世系统都源于该派。格鲁派的形成使藏传佛教哲学思想臻于系统化,在政治上,促使西藏“政教合一”,此派占据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由于格鲁派僧人带黄帽,俗称“黄教”。
在西藏参观过很多的寺庙,但从来没有象在萨迦寺参观后的感触那么深。多少天以来,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会吸引我历尽艰辛来到西藏,是苍茫的自然,神密的宗教,还是坚韧的藏民族,也许是他们有机的结合。但是无论如何,对藏传佛教的理解,是你开启西藏神秘之门的锁钥。
久闻萨迦县的刀在藏区很出名,其钢材的加工和淬火工艺都有独到之处。在萨迦县城里的小店铺内看中了几把好刀,尽管爱不释手,但终因是管制刀具不宜携带而放弃。
傍晚,在我们即将离开萨迦县之际,回望这座历史名城,但见仲曲河谷水草丰足,绿茵如织;夕阳下,萨迦寺宛如一座天外飞来的城池,沐浴着金光,耸立其中。心中不禁感叹,以萨迦如此闭塞的地域,当时居然成为西藏这么大疆域的统治中心,不能不说是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