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的“正朔”。
也算历史上的一段巧合吧!捻军(也就是残余太平军)长征的终点地区,陕西省保安县,也正是七十年后红军长征的最后归宿。只是红军命带贵人。碰到个张少帅;长毛没这个好运道罢了。可是捻军长征的时空纪录,也非红军长征所能比啊!
捻军的起覆,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大题目、小现象。笔者无意把它另辟一专题,所以在太平军长征史中,多加两段,就不再另提了,尚恳读者谅之。
6.2 “长征”是老百姓的血泪史
长征、长征:你这个名字多么神秘和罗曼蒂克啊!我们每次提到你,都会想到那些美丽的名山大川,和那些英勇的革命战士。他们不避艰险,替天行道。老百姓箪食壶浆,欢迎他们;真是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多么伟大啰!
我们当然也知道,你是多少公侯将相的光荣背景、政治资本;和多少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们的富贵源泉、特权祖荫啊!
那些聪明的洋专家,像我的老相识索兹伯理、小同事布理津斯基,也要循着你的足迹前进,而得了国际新闻大奖,和大把大把的美钞啊!
但是朋友,你真以为长征是像诗人们所说的:“万水千山只等闲”那样轻松吗?或是像革命党所宣传的永远光荣伟大正确吗?非也。它是由红血和白骨铺成的,纵横于神州大陆的康庄大道和羊肠小径;沿途是哭声盈野、饿殍遍地,寡妇孤儿成千上万呢!
慢说黄巢、张献忠的长征,是赤地千里、日月无光。——朋友,农民起义,在历史家的笔下和革命家的嘴中,是何等轻松。你可知道“赤地千里”,这是绝对的事实。
纵使是颇有宗教性和人道主义(所谓“贼不嗜杀”)的洪、杨长征,你可知道他们烧毁村落,裹胁青壮,吃尽民粮,遗下老弱妇孺的后果?他们在湘江洞庭、长江汉水,掳掠民船,动辄万艘!您可知道,这些民船都是贫苦船民的私产。你掳走一条,就一家挨饿;掳去万条(包括它的男主人被拉夫),则万家的妻儿都要饿死。——我们写历史的人,都是英雄崇拜者,坐在皮椅之上,香烟缭绕,满口大话。你可知道革命功成万骨枯。制造一个革命英雄,和一二两个潇洒风流的高干子女,要多少斛人民的鲜血,来加以灌溉?
以上所说的还是长征的“正面”——那些自命为替天行道,解救人民的革命英雄。至于被这些英雄“拖死”的官兵,那些升“剿匪”官、发“长征”财的贪官污吏,其趁势奸掳焚杀之劣迹,可能倍于“流寇”,所谓“匪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其可怕,就更是说不尽了。
再者,长征(也就是传统史书上的“流寇”)之起,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这现象在两千年前的中国政治术语上,叫做“王纲解纽”。王纲解纽,在一个“国家强于社会”的国度里,便是社会秩序大乱——这在我们江淮地区的俗语,叫做“遍地黄花开”。遍地黄花一开,那就像项羽的老婆在《霸王别姬》这幕“梅派”好戏(也是大陆上今日的“得奖电影”)中所唱的什么“秦王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海起干戈!”英雄四海起干戈,革命锋头十足。小百姓就民无噍类矣。
【附注】 噍(jià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
忆幼年闻长者言,在江西、安徽一带的国共战场里(尤其是赣南),路上行人走路,要两手摆动不停。一个人如在野外,两手背着踱方步,万水千山只等闲地欣赏风景,一不小心,就野狗四合,尾随追逐。因为狗儿有经验,它们看到背着手的人,以为他就要被枪毙了。——它们随后就可大嚼一餐。——人喜欢吃狗肉,狗也喜欢吃人肉啊!
年轻的读者们,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这是民国史上,千真万确的事实啊!
长征是搞着玩的吗?它是英雄们的浪漫诗篇;它却是黎民小百姓的一部血泪史啊!
6.3 绿营清军的不断围剿
太平天国的斗争史,是有两大部门,可以载然不同地分开来写的。第一便是上篇和上节所说的“长毛长征史”。这个长征史,除掉自永安至南京的那一段之外,另外两段,像北伐和石达开的西征四川,都是“断了线的风筝”,与在天京之中所发生的事,没太大关系。至于上节所简述的捻军长征史,那就更是个“没有线的气球”。自飘其飘了,所以笔者不想再列专篇分述之,就一笔带过了。
至于以南京天王府为中心的长毛军政文教大事,那我们就应言归正传,来另行爬梳一番。这儿有一些看来无足轻重的小题目,殊不知却是历史上害及百年的大事。
太平天国的好汉们,一共只搞了十四年,以南京为中心时只有十一年(一八五三~一八六四)。这十一年,让我们借用一个孙中山的名词,只是以打仗为主的“军政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军事行动,也可分为:1、清廷正规军<绿营>的“围剿”;2、太平军的“反围剿”;3、湘军、淮军、欧美雇佣兵的联合围剿;㈣太平政权的毁灭及遗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