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的文房四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明清宣纸
就是一种宣纸。所说的“托墨”,就是指宣纸的润墨性。雪浪纸很适合绘山水写意画。

    清代,宣州地区的宣纸业空前发展。清初的储在文在《罗纹纸赋》中说:“若夫泾素群推,种难悉指。山棱棱而秀簇,水汩〔gu骨〕汩而清驶。弥天谷树,阴连铜官之云。匣地杵声,响入宣曹之里。精选则层岩似瀑,汇征则孤村如市。”这是说,当时泾县的宣纸为群纸之冠,品类众多。山势秀峻,水流清急,谷树(谷树即青檀树)遮天。“坑”地(山与山之间低地)的杵声响彻宣城曹溪乡里。精制的纸张,垒放似岩层,晾晒像瀑布。征收汇集的时日,偏僻的山村,像市集一样热闹。读罢储赋,热闹非凡的造纸景象,真是跃然“纸”上了。

    宣州地区的造纸业,直至清末仍很兴旺,《宣城县志》上载有清代诗人赵廷挥的一首诗:“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垒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从中也使我们领会到,当地造纸者“纸碓无停息”的勤劳景象,与“舂声撼夕阳”的动人场面。

    最后我们要说明,现今对明代宣纸取样化验,结果表明全部为檀皮浆纤维。这就是说,明代制造宣纸的原料为单一的青檀树皮。宣纸中加入稻草浆为配料,则是清代以后的事(见《宣纸与书画》)。看来宣纸的制造有一个逐步发展过程。广义上说,若是指宣州地区生产的纸,那么这种宣纸至迟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若是指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所制造的纸,那么这种纸,在明代宣州地区泾县小岭一带才开始出现。若是指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所制造的纸,即真正的宣纸,则要到清代才产生。经过长期的实践,艰辛的探索,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发明了造纸术,而且还创造了宣纸。宣纸的发明是我国造纸科技史和文化艺术史上的光荣与骄傲,也是对世界文化史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