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瀛喊道。“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没台词啊,导演。”我们七嘴八舌的说。
“这儿不用台词,你们就着刚才的话题聊吧,”宁瀛想了一下,接着说,“刚才你们不是在聊婚后性生活吗?就接着这个话题说吧。 好, 开始!”
灯光亮了,场上仍然静悄悄的,大家都开始紧张,突然有人大声说:“聊什么啊,导演,那话对着镜头说,合适嘛!”我们哄堂大笑。再转脸看宁瀛,那眼神恨不得把我们都吃了。
就这么磨叽了几个钟头,宁瀛放弃了拍摄,说:“坐下来,把你们刚才说得话都重说一遍。”我们一个个都支支吾吾,有点拿不住导演葫芦里面卖得什么样。
“更年期没什么,挺好的。”又是刘索拉第一个放炮,“真的,没事。”
宁瀛噼里啪啦地打字。
“好什么呀,”平燕妮说,“革命人永远年轻,你更我不更。ib.”
过了几天,宁瀛对索拉说:“这场戏,你从外面进来,就说更年期的事。”
“我干么一进门就说更年期啊?”索拉吃惊地说,“多怪啊。”
“你那天还说更年期挺好的。”宁瀛提醒她。
“我说了吗?”索拉有点糊涂了,或者在装糊涂。
宁瀛立刻递过来一张打印出来的纸说: “说了,我都记下来了。你自己看看。”
索拉立刻哑巴了.
拍摄开始了,索拉刘这个倒霉蛋推门进来,大声说:“告诉你们,我更啦!”
十八、狗屎文化
中国的商人真牛叉, 为了卖点东西,到处找文化概念,古今中外,都用上了。
那天我去吃饭,有大款开了一瓶白酒,让他一说,这酒的包装可真是中国文化的精品了,从里到外都渗透了大中华文化:瓶子是个华表,上面的花纹和老祖宗留下来的差不多,只是糙了很多,是工业模子里成批、成批出来的,不是手工的;那瓶盖上有个什么像狮子但是不叫狮子的东西,说是看家用的,远看真像金子,近看已经脱皮了;装瓶子的盒子更有讲究,首先有个“新华门”,还做了两个假的小铜门环,开盒子就是开门。说盒子还不是正方的,是棺材形状的,因为中国有个说法,谁看见棺材就能升官。这纸板糊的ib.东西立刻成了中华精品,据说还卖到五大洲四大洋的。不光是做酒的知道怎么卖文化概念,还有卖房子,卖车,卖避孕套的,都会。卖房子的先是喜欢从外国借点东西,从那名字就可以听出来,我妈在上海买的房子最牛,叫路易凯旋宫,把法国好几代贵族都给捎上了,其实到现在为止,这路易凯旋宫还是一工地。反正我想如果雕华表的、造新华门的、路易不管十几、就连那做棺材的,要是知道这些事都得在坟里打好几个滚。
中国的文化人真傻叉,这商人折腾什么文化,他们还就真写什么。我经常听诸如此类的问题:
“谈一下地产文化吧。”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女记者会问。
“你说一下对汽车文化的感受。”一个油头粉面的主持人自豪地说。
“现在的地产文化、汽车文化是不是就是时尚文化?”一个穿着假名牌、戴着墨镜、嚼着口香糖、把一只录音笔伸在你的鼻子下面。
还有无休止的研讨会,居然来回讨论这些题目。如果你去发言,说那地产不就是房子吗?那车不就是交通工具吗?所有人都会笑话你:真没文化。
我突然想起来我前两天看的一个美国大片,故事是两个科学家,一个认真工作,另一个投机取巧,而后者非常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叫“Vapoorizer”的东西,喷一下,狗屎就蒸发了。由于美国法律要求所有溜狗的人捡狗屎,不然要罚款,所以这个Vapporizer 卖得特别好。这虽然是个故事,可我倒是想我应该看看能不能真的把这东西研究出来。现在中国养狗的人也比较多了,早晚要有法律规定出来,不如抢先一步,占领市场,然后我可以再加上点文化概念,这岂不就是狗屎文化了嘛!
十九、上流社会,下流车
一年以前我买了一辆鲜黄色的小POLO,公司里一个酷爱名牌的小孩给我提意见,认为我开这么一辆小车给公司丢脸。我却以为车就是交通工具,太讲究了反而累赘,开着怕蹭了,停下怕剐了。再说,我虽然不穷,但也没富裕到眼都不眨,就能花个几十万买辆豪华车的地步。
还不到一周,这“名牌小孩”的话就在一家豪华餐厅门口得到了印证。餐厅在北京很有名,据说都是有身份的人在这里请客,门口的服务周到,有“代客泊车”一项。我到饭店门口的时候,前面有一辆BMW,车主明显是常客,只见门童半鞠躬地替车主开门,轻声地说了声:“X总,您来了。”车主没有回答,看都没看门童,拿着车钥匙的手一松,门童立刻伸手接住,就这样,在没有任何皮肤接触的情况下,“代客泊车”完成了。等我把车开到门口时,门童没给我开门,反而敲了敲我的玻璃让我开车窗,然后他不太客气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