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的,"想不异空",何必想去求空,自性本空,了不可得嘛,如果你到了空境,那么"空不异想",空仍是妄想所变。所以大乘菩萨不是把妄想空了才证道,大乘菩萨以般若观照,"想即是空"。舍利子啊!那想阴本来自身空空,不要你去特别抓住一个空,抓住一个空,“空即是想",那么,空也就是妄想。这样讲是在传法,不是在讲经哦!一点一滴自己要观透。前面所讲的,五阴去了三阴。更接下来,“舍利子啊!行不异空,空不异行。"我们身上血液循环,生命中五阴的因缘际会,宇宙的运行,异熟等流的生命生生不息,都是行阴。譬如我们打坐闭眼息念,什么都不想,黑洞洞,空空的,你以为是静态,其实行阴正在转动,你不知而已。因为它是意识心不相应的行法。你打坐闭眼,刚上座不久开始清净,后来变乱了,然后又清净,无非行阴在流转,在流转的就是行阴。然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舍利子!在这行中,当下就是空,别再寻寻觅觅去造成一个空,不然,空也就是行阴的现相了。要观好,那么你这一念的意识也如此。"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分别意识完全空,道理同上。
五蕴一空 依性起修
经讲到这里,我们再念念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你若真有大智慧,不管什么禅宗或般若心宗,只来一照。由观至照,当下办到。心中念头一空,五蕴一空,便到家了。不能的话,再来修修有为法,仍有八万四千法门,可资助解脱五蕴。假使五蕴解脱之后,观自在菩萨又再告诫舍利子说,舍利子啊!"是诸法空相"。真解脱了,一切法皆空,有为法、无为法皆空,一切现象皆空,般若空性现前,无比解脱,无上解脱。现在大家打坐都不观心,一个念头都观不下去。观清楚了,它本性空的嘛!念头是想,“想不异空"。有位同学一天到晚研究经教,讲的吹的,好像老母猪的肚子那么大,全在妄想中,做不到"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没办法。只这么一观照,不空了吗!即是诸法空相般若解脱。般若观照为的是解脱五阴烦恼,但在境界空之中,你须了解这时是照,不是观。这个空的自性,不生不灭,别怕五阴来去,想也好,不想也好,想而不想,想过不留,无住无着。所以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过去所造的业力、染污,从来未停流,一切清净心念也未停流。你想保持一·个清净的心境,就错了,这是大妄想。因为它本来不垢不净,空嘛!那里有个清净呢!?清净已经不空。你说这白颜色最干净了,其实有个颜色叫白色,不已着了色吗?空,没有白不白,黑不黑,以此类推,"不增不减"。
无量法门誓愿学
你能做到一切法,一切思想,一切作用,一切感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便懂得诸法空相。但要观照透彻,后头还有很多东西,还有修法,你们参不透。不要以为一路到底了事。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次,也许明天也许周四,不一定,依你们修持状况再谈。刚才首先教大家怎么打坐修法,第一:上座忏悔。第二:发愿,第三:修习观心法门,依心经做般若正观。那么有人说,老师你又教白骨观,又教念佛,又教观音法门,那么多,究竟学那一法?现在又多个般若正观,叫我们怎样修?那些都是助道品,都是加行法,到头来非得接上般若正观不可,所以"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因为"色不异空"。既然空不了,那你就修修白骨观,到达有为空的清净境界,你还没证果,就把这般若正观的法门暂时收拾起来,以后必要用到。再来念念佛,求加庇,利用念佛法门,"受即是空",觉受的境界空不了,可用打通气脉等等的功夫方法,以便透彻自性空境。凡此种种皆是方便,佛在维摩经说,有尽、无尽法门,菩萨必需修学;有为,无为,究竟是一条路子。"有为须极到无为",记住,"法门无量誓愿学"。下座,休息。
观与照是同是别?
我讲过"般若正观"是佛法正修行之路。现在要问大家,观自在菩萨的"观",和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这二者依你们的看法究竟有没有差别? (陈同学答:没有差别。) (蒋同学答:观指主体,照指客观。也就是说,在做功夫时,自己要了解外在的东西,心不要给它抓走,须照住它。如果不如此的话,我们心中的偏计所执性及依他起性,便会在自我里造成许多错误的概念,障碍自己。) (OO法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