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魏源与象山、松阴——鸦片战争时期的中日进步思想家
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尊皇开国论的倡导者。他是信浓国松代城人,姓佐久间,名启,号象山,据说是为了仿效中国宋朝的哲学家陆象山。他曾在江户开办私塾象山书院,兼教汉学和洋学,并传授兵学与炮术。1854年,因鼓励学生吉田松阴偷渡海外而被牵连入狱七个月,在狱中写了《省諐〔qian牵〕録》。在这部书中,佐久间象山曾经谈到他读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圣武记》以后的感想。他说:1842年,信州松代藩主真田幸贯任老中,管理海防之事,当时正值发生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他听到这个消息,便向幕府“上书陈策”(即著名的《海防八策》)。后来,象山读到了魏源的《圣武记》,发现这部书同样也是“感慨时事之所著”。再看魏源写的《圣武记序》,作于1842年7月,仅比他11月上书早四个月,“而其所论往往有不约而同者”。佐久间象山不禁感慨万千,拍案称奇:“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感时著言,同在是岁,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省諐录》)

    佐久间象山虽然十分推崇魏源的著作,却并不是盲目全盘接受魏源的一切观点,而是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海防主张。如他不同意魏源只强调坚壁清野,严密防守的战略,而主张讲究炮、舰,主动出击敌人于外海。他还批评魏源《海国图志》一书中关于炮舰之学,谈得太粗浅。认为魏源对炮学缺乏深入研究。佐久间象山大力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海防、改革内政、批判幕府的锁国与腐败,倡导尊王开国论,最后在1864年被攘夷派刺杀。魏源与佐久间象山的思想,都是在西方侵略冲击之下产生的爱国主义革新思想,他们分别成为中日两国维新思想的先驱,两人真是名符其实的“海外同志”。

    另一位是佐久间象山的学生、著名的维新志士、尊皇攘夷论的倡导者吉田松阴(公元1830—1859年)。他姓吉田,名矩方,号松阴,长门国荻城人。他早年在九州游学时曾从别人处借阅了魏源的《圣武记》一书,对魏源要对付外敌“必先洞察夷情”的观点产生强烈的共鸣。1854年,他企图利用美舰来日的机会,冲破锁国铁幕,到海外求学,不幸偷渡美舰失败被捕,囚禁于野山狱中。松阴在狱中仍不忘探索救国之道,读了很多书,写了《野山狱读书笔记》,其中多次提到读魏源《海国图志》一书的体会。他认为《筹海篇》所议守、战、和,非常中肯,如果能按此执行,足以对付英法和俄国的侵略。他还针对日本当时面临的形势指出:当前俄、美、英、法,纷纷来骚扰日本,所以传入魏源的书,广泛流行,是十分及时的。

    吉田松阴对魏源的某些观点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关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魏源认为俄、美、法都憎恨英国,因此中国可以得到他们的水陆援助。吉田却认为这是不可靠的,列强往往“见利舍义”,只要有利,便可以与敌人同盟,反以同盟为敌。他举例说:如俄国与土耳其开战时,英法就曾一起援助土耳其(指克里米亚战争),可见魏源对世界形势的分析,仍有“不当之处”。1855年末,吉田松阴虽然出狱,但仍被幽禁,他便在囚室对前来求教的青年讲学。1856年才得到长州藩政府的许可,兴办松下村塾,学生来自武士、商人、农民等各个阶层,培养出像高杉晋作、久坂玄瑞等著名维新志士以及木户孝允、山县有朋、伊藤博文等维新元勋。吉田松阴利用《海国图志》等书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一方面批判幕府的.?锁国政策,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尊皇攘夷讨幕维新的主张。最后在1859年的“安政大狱”中,被幕府处死,就义时年方30岁。

    佐久间象山与吉田松阴是日本幕末的杰出维新思想家,他们一面热心地从魏源著作中吸取世界史地知识和反侵略斗争经验,同时又从日本实际出发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也是文化交流中的一种可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