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奝然献书——名留青史的入宋僧
则是唐太宗之子越王贞所撰。这两部书当时在中国已经失传,在日本也成了珍本。

    奝然留宋三年,985年7月,随台州宁海县商人郑仁德的赴日贸易船回国。入宋僧不但从日本带来中国佚书,同时也从中国运回大量尚未传入日本的佛教经典。奝然就带回了宋太宗所赐的最新刻本《大藏经》一千多卷。中国刻印全部《大藏经》是根据宋太祖的敕命。从971年(开宝四年)起到983年共花了12年时间,才在四川成都刻成,这就是世上所称《开宝敕版大藏经》或简称北宋版、蜀版《大藏经》。奝然正好在《大藏经》刻成的这一年晋谒宋太宗,所以宋太宗应奝然请求赐给他的正是敕版《大藏经》的初印本。该书错字较少,印刷也格外清楚。奝然带回的这部《大藏经》原收藏在京都法成寺的经藏里,后来因该寺失火被毁。这部《大藏经》被当时日本佛教界人士经常作为抄经的蓝本,对日本佛典的研究、保存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推动了日本的刻版印刷事业。唐宋之间,日本的刻板印刷事业几乎处于中断状态,但是从奝然回国后不久,日本的刻版印刷事业又日渐兴隆起来,特别是京都的贵族们常常为了供养而印刷天台经典,如1009年就曾印刷《法华经》一千部,1041年又印《法华经》一千部。奝然还从中国带回了宋太宗所赐的新译经286卷,《宋史·日本传》中遗漏了此事,而随奝然入宋的弟子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有记载。这些新译经也收藏在法成寺的经藏之内。

    奝然从中国带回的物品中最珍贵的就是至今仍保存在京都嵯峨清凉寺内的旃〔zhan毡〕檀释迦像,现已被定为日本国宝。这尊像是白檀香木精工细雕,高5.35尺,相传同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身高相同,形象栩栩如生。传说这尊具有奇特印度古代艺术风格的佛像原型本是从印度经西域传来,前秦苻坚征服西域龟兹时带回,为中国历代皇帝珍藏。宋太宗时甚至迎入宫内滋福殿。奝然入宋参拜后非常仰慕,迫切希望仿造一尊带回,便请当时中国雕刻名匠张延皎仿刻一尊。奝然携回日本后,置于清凉寺,引起日本佛教界轰动,唐招提寺、西大寺等寺庙都派人前去模刻。此佛像不仅雕刻工艺独具一格,而且佛体内封存有大量文物,其中许多都是中国僧侣和善男信女施舍的。这是奝然于985年8月18日在台州封存的。一直到后来修理佛像时才发现。如一副绢制的人体五脏模型,是台州“妙善寺尼清晓、省荣、文庆并余七娘舍佛的”。这副五脏颜色形状各不相同,在一千多年前解剖学尚未发展的宋代实为罕见,对研究古代东洋医学有重要价值,被定为“新国宝”。在佛体内发现还装有秋罗、纱、文罗、绫等许多不同种类的绢片,对于研究中国北宋时代绢织品也是很有价值的文物资料。奝然还带回了一幅十六罗汉画,现藏清凉寺,这是最早传入日本的罗汉画。据说在京都清凉寺殿堂奠基时,奝然还把从中国五台山带回的泥土和他亲手绘制的五台山清凉寺的略图埋在下面。

    988年2月,奝然回国二年多以后,又遣其弟子嘉因等乘宋商贸易船来华,并带来礼物,答谢奝然留宋期间所受款待。奝然在《谢表》中回顾自己入宋“诣中华之盛”,得到宋太宗接见,并“恣许荒外之跋涉”,“粗观宇内之瑰奇”。“望尧云于九禁之中”,“拜圣灯于五台之上”。“就三藏而禀学,巡数寺而优游。”以至满载而归,“佛诏传于东海之东”。表示“越山越海,敢忘帝念之深,纵粉百年之身,何报一日之惠”。(《宋史·日本传》)所献礼物有青木函佛经、琥珀水晶念珠、螺钿书案,倭画屏风、蝙蝠扇、日本刀以及日本书法家藤原佐理的手书等等。其中日本刀和日本折扇、屏风等都是当时中国士人十分喜爱的物品。宋代有名的诗歌《日本刀歌》中曾形容“宝刀近出日本国,鱼皮装贴香木鞘,”“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rang瓤〕妖凶。”

    一千年前奝然入宋前后的事迹,可以看作宋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