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鉴真和尚——东渡传经的唐代高僧
了副使大伴古麻吕的第二船。753年11月6日,这四艘遣唐使船正式扬帆出海。结果阿倍仲麻吕与藤原大使乘坐的一号船被风刮走,而鉴真所乘的二号船在五天后漂到冲绳岛,又过了近一个月,于12月20日终于抵达日本九州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鹿儿岛县)。经过12年艰辛折磨、九死一生的鉴真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754年2月4日,鉴真一行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城,被迎进东大寺,受到日本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皇族、权贵、僧侣都来拜见。3月,吉备真备以敕使身分向鉴真宣读了天皇的诏书:“大和尚远涉沧波,来到我国,朕不胜欣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都由大和尚担任。”不久天皇又授以其传灯大师位,并委托他立坛授戒。4月初在东大寺大佛殿设立了戒坛,由鉴真登坛主持,先后为太上皇圣武天皇、皇太后、皇子以及400余位僧人授戒。以后又在东大寺专门建立了戒坛院。756年,孝谦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两年以后,鉴真71岁时卸任,被尊称为“大和上”,“恭敬供养”。759年,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即在该寺传律授戒,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佛教对僧尼死亡的美称),享年76岁。777年第15次遣唐使带来鉴真去世的消息,扬州各寺僧人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设大斋会追悼。

    鉴真亲自设计的奈良唐招提寺已被日本列为国宝,它是移植到日本的中国盛唐时期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精华。唐招提寺内的金堂被认为是现存的奈良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成就。鉴真对日本医学和药物学也有巨大贡献。他在国内已精通医药学,到日本后曾为天皇和皇太后治病,还靠嗅觉、味觉帮助鉴辨中草药,以至被日本医药界尊为始祖,直到17世纪江户时代日本药行的草药袋上仍印有鉴真的像。鉴真带去的中国佛经印刷品和书法碑帖对日本的印刷术和书法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和尚干漆像是鉴真去世前由他的弟子模影塑造的。该像双目紧闭而似含深情,前额宽阔,面颊含笑,两唇紧敛,显示了鉴真和尚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和严肃和蔼的性格,是世界雕塑艺术的杰作,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每年仅在鉴真忌辰时开放三天供人瞻仰。1980年鉴真像被护送回扬州大明寺巡展一周,中国各地前往瞻仰者超过10万人。现代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在唐招提寺绘制了巨幅壁画《涛声》与《山云》以纪念鉴真。著名作家井上靖则把鉴真事迹写成小说《天平之甍》,并改编成戏剧上演。

    千百年来,鉴真和尚一直活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中,正如郭沫若先生诗中所赞颂的: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