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概述 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和分期
初时期,日本明治、大正年间。这个时期有大批中国留日学生东渡,还有许多中国官员学者赴日考察新政,日本也有不少教师学者来华。交流内容十分广泛,教育与思想交流尤为突出,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四)1919—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是民国时代,日本则是大正末年和昭和时代。这个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扩张,特别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但是,即使在两国关系恶化以至战争年代里,中日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日本进步人士的反战运动仍然始终不断。

    总的来说,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从规模和内容都比古代有所发展,更富于广泛性和群众性。由于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却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趋向更多是中国向日本学习。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与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1945年至今的现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一)1945—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中国1949年以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日本仍是昭和时代。1945年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告终,结束了日中两国之间长期侵略与被侵略关系。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日两国人民为改变两国之间不正常状态和坚持民间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地努力。

    (二)1972年至今,日本是昭和时代、平成时代。经过长期艰苦努力,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实现恢复邦交,开始互派人员,缔结协定,推动文化交流。1978年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从法律上结束了两国关系的不正常状态。从此中日两国可以在完全平等友好互利的立场上开展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中日文化交流史呈现出空前规模的新高潮。

    以上只是简单地勾画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基本历史轮廓。可是要在这本几万字的小书里全面系统地叙述如此漫长且丰富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是不可能的。我想还是用史话的形式,从中选择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和生动的典型事例,来向读者描述两千多年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最辉煌最动人的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