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鲜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是谁守不住阵地?
再后来又因需把部队撤回而伤透脑筋。

    美第二师和法国营在受到多次打击之后开始向南撤退,18日至20日,他们在福宁洞和寒溪地区又遭到中国第六十军一八一师的围攻。其五四二团在公路上截住法国营,向这些头缠红布的法军发起了猛烈攻击。法国营再次受到重创。后来在审问一个18岁的法军俘虏时,中国官兵们对这个法国人嘴里不停地动着感到好奇,最后弄明白了,这个法军士兵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嘴里嚼的是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的花生米。

    至21日,中朝军队在东线普遍向南推进了50-60公里,第三兵团突破后插得最远,其第十二军已到达三七线,其九十一团向南插入达150公里之远,到达三七线以南地区的下珍富里。

    由于朝鲜中部山脉的走向大都是纵向,而中国军队的投入很多,兵力密集,于是山脉走向严重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横向机动,所有的中国军队都在沿着纵向几条有限的公路南下追击,这是南下插入很远的因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军队互相交叉,形成的合围不多,所以歼敌有限。而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利用占优势的机动性能,望风而逃,迅速撤退,是中国军队歼敌不多的原因之。二。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连续作战,伤亡巨大,官兵疲劳,粮弹已尽,已无再持续作战的能力。

    这时,彭德怀接到第三兵团、第九兵团兵团领导联名发来的电报:据当面情况美军已东调,伪军溃散后缩,特别是我们部队粮食将尽,有的部队开始饿饭,因此我们认为,如整个战线不继续发动大攻势,而只东边一隅作战,再歼敌一部有生力量,我们亦须付出相当代价。如不能搅出个大结局,则不如就此收兵调整部署,进行准备,以后再斗。如全线继续大搅,则我们仍可继续作战。

    如何速示。

    5月21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以前各役携带五天粮,可打七天。因可就地筹粮补充之。现在携带七天粮,只能打五天至六天的仗。因战斗中耗损,就地不能筹补。洪川敌顽抗不退,使我东线部队无法运输补给。美三师东调,堵塞洪川、江陵间缺口。五次战役西线出击(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伤亡三万。东线出击(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伤亡一万出头。为时一月,进行东西两线的作战,部队有些疲劳,需恢复和总结战斗经验。战斗发起后,第一线运输极端困难。待人力运输到团后,可能得到若干改善。且雨季已接近开始,江河湖沼尽在我军之后,一旦山洪暴发,交通中断,顾虑甚大。此役未消灭美师团建制,敌夸大我之伤亡,还有北犯可能。根据上述,我军继续前进,不易消灭敌人,徒增困难。不如后撤,使主力休整,以免徒劳……

    彭德怀在致电毛泽东的同时,命令部队停止进攻。第六十五军于议政府、清平里地区阻击敌人,第六十军于加平、春川地区阻击敌人,第二十七军一个师于春川、大同里地区阻击敌人,共同掩护第十九兵团、第三兵团、第九兵团主力分别转移至渭川里、涟川以北地区、金化地区、华川以北地区休整。

    但是,就在彭德怀命中国三个兵团向北转移的命令刚刚下达的时候,联合国军的反击作战已经部署完毕——巨大的阴影正向中国军队悄悄压来。

    这就是战争。

    战争不依一方的计划而进行,甚至不按照双方的计划而进行。它有它的规律,有它的偶然与必然交织在一起的走向,有它安排下的生之喜悦和死之陷讲……

    19日,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军队的攻势减弱的时候,李奇微飞临美第十军指挥部,与范弗里特、阿尔蒙德以及美第九军军长霍克一起商讨美军将要采取的行动。在咒骂了南朝鲜军队的无能和决定把南朝鲜第三军团解散之后,会议一致认为,虽然在中国军队发动的攻势面前,美第二师至少损失了900人以上,东部战线向南后退近百公里,但是,由于美军在中部战线的阻击,使战线形成一个很大的凸形,中国军队的宽大的侧翼已全部暴露。况且,中国军队的“礼拜攻势”到了强督之末的时候,现在正是联合国军反击的最好时机,“是给中国人一点厉害的时候了”。

    会议决定立即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以摩托化步兵、坦克、炮兵组成的快速反应和机动的“特遣队”,在空军和远程炮兵的支援下,沿着汉城至涟川、春川至华川、洪川至麟蹄的公路,实施多路快速的反击。

    李奇微签署作战命令:“第八集团军应于五月二十日发起进攻,各军任务如下:美第一军沿汉城——铁原轴线实施主要进攻,并负责保障第九军的左翼。

    “美第九军向春川、华川方向进攻,并夺占春川盆地以西的高地。

    “美第十军应制止敌人在其右翼达成突破,并协同第九军右翼部队向麟蹄、杨口方向发起进攻,第九军的右翼也由第十军负责。

    “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应密切注意这次进攻的发展情况。”

    中国军队就要面对的灾难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