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连,连长叫赵志立。这场战斗打得昏天黑地,美三团连续以一个营的兵力一次次地进攻,每一次都被一连打了下去。
为了夺取这个阵地,三团用了四天的时间,伤亡了400多人。战斗的残酷和中国士兵的顽强令美军万分震惊,他们牢牢地记住了华川水库边上的这个小小的高地。
一年以后,朝鲜战争进入谈判阶段。在谈判中,美国方面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见见那个在华川水库指挥战斗的中国军队的指挥官。美国人要“看看这个死硬的军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中国第三十九军的连长赵志立,在他指挥阻击战斗的时候,死他想过,就是没想到他会一战出名,而已把名出到了联合国。
赵志立被打扮了起来,新军装,新鞋。为了表明中国军队的军官不是美国人说的那种“粗暴的家伙”,中国军方还特别为赵志立准备了一个公文包和一副眼镜,直到把他打扮成一副文绉绉的样子。在政治部门教给他许多历史知识之后,赵志立来到了板门店。
面对美国记者,问题的核心是,美方不相信在华川水库边那个小山头上阻击美军的仅仅是一个连,因为进攻的是美军最精锐部队的一个营。记者们说赵志立起码是个加强营的营长,中国人在说谎。
赵志立回答:“我今年22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名步兵连长。我率领的连队同美军陆战一师第三团作战的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
接下来,赵志立详细地回顾了华川水库战斗的全部经过,甚至为证明战斗是自己指挥的,他详细地叙述了那个小高地的地形、地貌。
记者们似乎对这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官的年轻仪表表示出更大的兴趣。于是,赵志立,一个中国军队中普通连长的名字和照片,登在了西方国家的报纸上,报纸称他为“东方直不罗陀战斗的胜利者”。
华川水库战斗进行到天黑的时候,李奇微承认中国人的战术不是那么好学的,于是宣布袭击失败。
进行袭击作战的美陆战一师七团撤回原驻地。
在后来陆战一师的师史中,美军这样写道:“这是越过三八线进行辉煌进攻的结束。如果第七团再有一两天时间的话,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就在美军全力向“狂暴作战”所确定的“堪萨斯线”北进的时候,随着美军大举接近甚至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与美国政府长期积存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3月里的一天,一份由美国国家安全局送来的绝密情报放在了杜鲁门总统的桌上。这是从东京侦获到的一份西班牙、葡萄牙驻东京大使发给本国政府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是这两个国家的大使向本国政府汇报他们与麦克阿瑟将军谈话的要点。麦克阿瑟在和西班牙、葡萄牙大使谈话时,对美国政府使用了极其尖刻的语言,并表示,他能够把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从而彻底消灭共产党中国。他还说,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不要感到惊慌,至于苏联,肯定会因为害怕卷入战争而置之不理。
从后来杜鲁门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杜鲁门的远东司令官麦克阿瑟在他心中是一个“违抗命令,自命不凡的混蛋”。
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分歧很简单,即: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准备把战争扩大化,期望朝鲜战争能够最终演变成一场至少席卷亚洲的大规模战争,从而达到他“彻底消灭亚洲的共产党势力”的目的。而以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以及美国众多的西方盟国,都认为朝鲜战争是西方的主要敌人苏联玩弄的一个转移盟国军事力量的游戏,只有欧洲才是盟国军事防御的重点,西方应该把朝鲜战争当做一场局部战争来处理,而且这场战争应该结束得越早越好。
麦克阿瑟不断地提出扩大战争的建议,却不断地遭到杜鲁门的否决,这使他们之间的不愉快逐渐尖锐起来。威克岛会见时双方虽很客气,但是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甚至有些人说,从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见面的时候起,杜鲁门就有撤掉面前这个老家伙的念头;而杜鲁门之所以对麦克阿瑟如此尊重和热情,是杜鲁门“狡猾的政治手段之一”。
当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开始反击并取得胜利战果时,麦克阿瑟摆脱了李奇微的军事成功给他带来的尴尬而重新狂妄起来,可杜鲁门政府却陷入了极端矛盾的心情之中。大多数美国政府官员,包括杜鲁门总统本人,以及“最强硬的反共分子”国务卿艾奇逊,都对朝鲜战争抱有“见好就收”的念头,认为联合国军既然又打回了三八线,联合国军的体面就有了。当然,能打到鸭绿江最好,但是根据与中国军队这一段的作战情况看,这种可能实在是太小了。固然,像麦克阿瑟所建议的那样,封锁中国海岸,轰炸中国本土,台湾参战,甚至使用原子弹,不是不能够把中国置于死地,可由此带来的苏联对欧洲的威胁和盟国的分裂,会使这些努力最终得不偿失。总之,坚持统一朝鲜会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既然面子可以保住还是停战好。经分析,美国人认为中国很可能接受停战主张,因为就现在的战线来看,实际上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