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彭德怀离开北京准备回朝鲜前线的那一天,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美第九军、第十军军长以及美陆战一师师长在骊州的美第九军指挥所内举行了作战会议,讨论反击作战的问题。
砥平里战斗之后,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催促下,迅速恢复向北进攻的态势,并且没有受到中国军队的严重抵抗。李奇微再次的判断:中国军队正处于困难境地,必须立即开始新的攻势,进一步扩大北进的战果。
作战会议进行到吃早餐的时候结束了。美国人已经知道,他们再也不能把关于朝鲜战场的一切命名为“石竹花”之类的温暖名词了,于是,新制定的作战计划被定名为:“屠夫作战”。
“屠夫作战”的目的是:为了不给中朝军队以休整和重新编成的时间,再次发动进攻。在西线,摧毁南汉江桥头堡,占领汉江一线;在中线,推进到砥平里——横城——芳林里北侧一线;在东线,进至江陵北侧一线,修理战线的凹凸不平,以准备下一次正式的北进行动。
2月20日,李奇微签署了第八集团军作战命令:“美第九军和第十军自二月二十一日十时起,以宁越、平昌为轴线,沿着原州、横城发起进攻,消灭汉江东部和‘亚利桑那’线(芳林里、大美洞、玄川里、新村、丰水院、五二七高地、杨平一线)以南的敌人,韩第三军团掩护美第十军东侧翼。”
在调集兵力的时候,不可一世的李奇微感到了兵力不足。
南朝鲜第三军团在中国军队发动的横城战役中受到严重损伤,无论其兵力还是士气上都无法让美军对其侧翼放心,而美军现有的部队要在这么宽大的正面上实施北进,而且要不让中国军队抓住间隙,就必须增加战线上北进兵力的密度。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把史密斯的陆战一师拿上去。
可是陆战一师从北朝鲜长津一带死里逃生后,部队的官兵很长时间惊魂不定,加之人员和武器装备损失较大,用船转运到釜山上岸以后一直处在休整状态。在“霹雳作战”开始的时候,李奇微给这支被称为“美国最精锐师团”的部队一个让全师官兵感到很没面子的活:去山里讨伐游击队。
用美军陆战一师去对付游击队,一是游击队实在是太难对付了;二是陆战一师在长津地区的损失太大。陆战一师的官兵对李奇微给他们的这个任务大为不满,且不说陆战一师是正规精锐作战部队,还因为自从陆战一师进山就开始了疲于奔命。
游击队行踪无定,他们一会儿跑到这个村庄去救被游击队包围的南朝鲜军队。一会儿又跑到另一个村庄去掩护被游击队袭击的运输车队。在绵延起伏的荒山雪岭中,陆战一师不但捉不到游击队的主力,而且自己也出现了伤亡。正规军陆战一师对“一驱赶就逃走,一撤离开又出现”的捉迷藏式的战斗十分厌烦,他们说:“驱赶苍蝇不是陆战师的任务。”
陆战一师终于又要上战场了。
当李奇微把“屠夫作战”的一切部署完毕之后,他接到一个令他感到不舒服的通知:麦克阿瑟要亲临前线了。
麦克阿瑟目前的处境很尴尬。当中国军队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把联合国军一直赶到三七线附近的时候,惊慌失措的麦克阿瑟多次表示,正因为美国政府捆住了他的手脚,战争肯定要失败了,以致西方盟国所有人的印象是:朝鲜战争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但是,自从李奇微来到朝鲜战场后,发动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军队的攻势,并且取得了令人意外的成果,从而证明了中国军队并不像麦克阿瑟将军说的那么“不可战胜”。于是,麦克阿瑟必须为自己表露过的悲观情绪找出一个适当的借口,这是让麦克阿瑟最难过的事。在麦克阿瑟身边工作的人后来回忆说,“他已经精疲力竭,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的光辉”,“他靠在吉普车上,神色颓然,就连他那顶油渍渍的军帽,也不显得怎么精神,他是一个斗败了的人”。
麦克阿瑟很快就开始了辩解行动。他再次提出“对中国进行报复的措施”:“轰炸中国本上,鼓励蒋介石军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军事行动,封锁中国一切海上交通”。他描绘说:“中国军队只有十天的食品和军火的供应,如果美国不但得到增拨,在蒋介石部队的配合下实施两栖登陆作战,那么中国人就会饿死,或者投降。”最令新闻界惊讶的是,这位“逐渐恢复了精神状态的将军”居然宣布了一条耸人听闻的主张:“我要在敌人的后勤供应线上,用原子能工业的副产品来设置一道放射性废料区域,把朝鲜和满洲隔开。”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官员们对麦克阿瑟的一切扩大战争的主张一直抱有高度的戒备,他们认为麦克阿瑟在“有条不紊地制造一份记录,一旦战争恶化,他好拿出来为自己做辩护”。
麦克阿瑟振振有辞地再三声明,面对中国军队第三次战役的后退是“一种巧妙的战略行动”,“我拉长了中国人的后勤线”,“现在的局势说明我的战略的有效”。一向对麦克阿瑟的虚荣极端不满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官员们听了之后质问说:“什么拉长了中国人的后勤线?照这么说我们到菲律宾去,中国人的后勤线不是更长了吗?”国务卿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