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这一天,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的战争就这样在朝鲜北部不同的地点同时开始了,并由此演变成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规模巨大的战争。
1950年10月万日这一天,被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25日突然打响的战斗令志愿军总部陷入紧张的忙乱之中。
对于彭德怀来讲,25日的这些战斗并没有发生在他所期待的时刻。预定的利用战役的突然性一举歼灭南朝鲜军队两三个师的作战企图,由于遭遇战过早地暴露出中国军队的参战,就使战役的发展难以预料了。
这是一场“遭遇和反突击战役”。彭德怀这样给突然打响的战役定性。
整个中午彭德怀一言不发,连吃饭的时候都在沉思。饭后,总部的高级将领们跟在彭德怀的身后,希望能听见他对战局的指导性见解。美军的飞机在上空盘旋,警卫员催促彭德怀进防空洞。彭德怀发火了:“要去你们去!反正我不去!”
在地图前沉默很久的彭德怀终于说:“好事多磨,恐怕又要改变计划喽!”
第四十军的一一八师已经把南朝鲜第六师二团三营歼灭了,可是一二零师在云山方向的阻击战斗仍然在艰苦地进行。
如果再僵持下去,中国军队暴露企图的概率就更大了。除了被阻击的南朝鲜军队在突然被打的情况下失去判断地到处乱窜外,出乎意料的是,其他各路敌人仍然在分兵北进。其中,英军第二十七旅已经到达南市,距离中朝边境仅30公里,美军第二十四师已经到达大馆洞,距离中朝边境35公里,南朝鲜第六师的七团竟然已经占领了距离中朝边境仅仅5公里的楚山,并且开始炮击中国的领土。
在25日晚彭德怀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可以看出彭德怀对战局如此开始的极端不满意:敢以坦克数辆和汽车十数辆组成一支队伍,到处乱窜。我企图一仗聚歼两三个师甚困难,亦再难保守秘密。故决定以军和师分途歼灭敌之一个团和两个团(今晚开始),求得第一战役中数个战斗歼灭敌人一两个师,停止敌乱窜,稳定人心,是十分必要的。
毛泽东复电:先歼灭敌人几个团,逐步扩大,歼灭更多敌入,稳定人心,使我军站稳脚跟,这个方针是正确的。
彭德怀随后下达了“各部队追击敌人”的命令。
也是在25目的这天早晨,在联合国军于刚刚占领不久的北朝鲜首都平壤举行的阅兵式上,麦克阿瑟命令第一批到达朝鲜的士兵“向前走一步”。他亲切地抚摸了向前走出一步的士兵的肩头,尽管向前走出一步的士兵已经没有几个人了。第一批到达朝鲜的史密斯特遣队的士兵有的已经躺在尸体袋中回美国了,而大部分正躺在日本的医院里。然后,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回答记者关于战局的提问,沃克一边暗示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一边回答说:“一切进展顺利。”
可是,没有多一会儿,前线就传来了“遭遇强大抵抗,南朝鲜军队伤亡惨重”的报告。尤其令麦克阿瑟和沃克惊讶的是,报告都异口同声地说:“可能是中国军队参战了。”
证据是,云山方向,抓获了一名“既不懂朝语,也不懂日语”的敌对士兵。
这位被联合国军方面编号为“战俘一号”的俘兵是中国广东省人。
接着,温井方向报告,又有一名在战斗中负伤的士兵被俘。
报告说他是一名“中国人”。
令麦克阿瑟和美军情报部门不知所措的是,其中的一名中国俘兵说自己部队的番号是中国第八军第五团。美军情报部门就此费了很大的力气查找中国军队的编制序列,最后发现这个口供是子虚乌有,因为中国军队的“第八军”属于正在中国西北地区作战的“一野”部队,而且这个“第八军”的番号在一年多前的1949年5月已经撤销了。况且,所谓“第五团”,根据中国军队“三三制”的编制方式,应该隶属“第一军”,而“绝对”可靠的情报却说,中国军队的第一军此刻还驻扎在中国的腹地青海省,一兵一卒也没派到几千公里以外的朝鲜来。
“是北朝鲜士兵谎称自己是中国人,或者是零散的中国志愿人员。”美军最初是这样判断的,“估计数量不会超过一千人。”因为联合国军方面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在这个时期中国军队参战的任何可以解释的理由。
于是,就在中国军队已经正式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美第一军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至博川。下午4时,第一军军长下达的命令是:向北总追击。
但是,到了25目的下午,各处的战报不断传来,直到天黑的时候,麦克阿瑟仍无法在混乱的战报中理出个头绪来。
无论如何,1950年10月25日发生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战斗,对于联合国军来讲,是战争历史中一场悲剧的开幕。
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事后沉重地说:“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然而,对方却一切都知道。于是,战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