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美军一线指挥官第二十四师师长迪安来讲,在决心以锦江为天然屏障阻击人民军的时候,他的心情肯定是不安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第二十四师除了二十一团的史密斯部队遭受了重创外,这些天连续阻击的失利也使部队减员严重,更重要的是,美国士兵自从踏上朝鲜的领土,就没有看到过一丝“胜利的希望”,伤亡和失踪的士兵人数同时在增加就说明了这个可怕的现实。在把锦江上所有的桥梁都炸掉、所有可以渡江的船只都烧毁之后,迪安师长对部下的暗示是:保持与友邻部队的联系,在危机的时候撤退,并尽可能争取时间,等待骑兵一师的增援——尽管沃克将军的书面命令是:第二十四师在任何时候都不准在锦江一线撤退。
7月14日拂晓,北朝鲜人民军前锋部队前进至锦江北岸。
在南岸防御的美军第二十四师三十四团的L连和一个炮兵营看见人民军士兵只有两只小木船渡江,就没有把进攻当回事。但是,当大批的人民军渡江行动出奇地迅速起来时,他们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后路顷刻间就被切断了。惊慌的L连连长没打几枪就擅自命令撤退,把炮兵营和侧翼的连队完全暴露给了人民军。结果,一个小时内,美第六十三野战炮兵营营长和他的100多名士兵,连同全部10门火炮石6台车辆全部被人民军歼灭和缴获。
美国军队又一次尝到了共产党军队特殊的战术。美国兵说这是“类似西部电影中的印第安人的袭击行动”。
由于三十四团防线被突破,它与十九团之间的联系被撕开了缝隙,迪安师长急忙命令十九团坚决阻击。十九团组建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迪安在当上尉的时候曾在这个团任职。十九团的团长是后来成为驻韩美军上将司令的梅尔上校。15日夜,人民军开始进攻十九团阵地。人民军士兵利用了可以利用的一切渡江手段,冒着美军空中和地面的炮火强行渡过锦江,顽强地向美军阵地冲上来。战斗一直打到16目的早上,十九团阵地多处被突破。美军发起了几次反冲击,但效果不大。到上午10时,人民军终于把十九团推一的退路封锁了。为打开退路,美军与人民军的战斗达到白热化。黄昏的时候,在十九团大部分部队被歼灭、打散的情况下,一个参谋开着最后一辆坦克,载着受了重伤的梅尔团长突围。在坦克中,梅尔得知,他负伤后任命的代理团长温斯泰德已经战死,副团长乘吉普车自行突围去了,部队已经没有了指挥官。透过坦克的观察窗口,梅尔团长看见公路上至少有100多辆美军的车辆在燃烧,成群的美军士兵争相逃命。他命令他的作战参谋休斯塔马哈上尉把逃兵组织起来,结果这个上尉没多久就死在乱枪中,美国兵们开始大面积地四处逃散。十九团在这次战斗中的损失是:C连的171人中122人没有回来。团部、一营、迫击炮连的装备全部丢失。而团长梅尔在总结报告中说,“错误是自己过早地使用了预备队”。
这样,美军第二十四师的三个主力团均受到严重的损失。
当师长迪安被迫命令全线撤退之后,沃克将军却对他下达了一个几乎没办法完成的任务:在大田坚守到20日,等待美骑兵第一师的接防。“当然,如果您认为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在二十日前放弃大田。”沃克最后这么说。可是,迪安是个职业军人,他知道这只是客气而已,他和他的第二十四师必须坚持到20日那一天。
1950年7月20日,对迪安来讲,这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永生难忘的日子。
人民军从19日夜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人民军采取的还是正面进攻和两翼渗透的战术,第二十四师的各阵地一次次地出现告急。下级军官们多次请求撤退,迪安没有答应。凌晨3时,人民军突破大田防御的前沿阵地,T-34坦克甚至在美军一个营的营部帐篷上碾压过去。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大田的美第二十四师部队装备了一种专门对付北朝鲜坦克的口径为89毫米的反坦克火箭筒,它们是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于7月8日在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装上飞机的,10日新式武器到达大田,12日下发到第二十四师。锦江战斗开始前,美国士兵把这种火箭筒部署在公路边,然而当北朝鲜的坦克出现时,经过训练的89毫米火箭筒手却人影无踪了。结果不但北朝鲜的坦克没被阻止,前沿的美军一个营反被瞬间打散。
北朝鲜人民军在20日天亮的时候,终于突进了大田市区。
人民军在市区内立即分成小组,“像游击队一样在市区内到处开枪”,美军在这种战术下不知所措地乱打。师长迪安至此竟然还相信89毫米火箭筒的效果,他亲自带领一个小组开火,效果是有,但绝不像说明书上说的那么神奇,火箭弹打在T-34坦克的正面,当当作响,只要射中的角度稍微偏一点儿,就根本不起作用。不过,还是有一辆北朝鲜坦克被迪安带领的反坦克小组击毁了。如今在南朝鲜的大田市,这辆坦克被当做展览品陈列着,说明牌上写道:“一九五零年七月二十日,在W.F.迪安将军的监督下将其击毁。”然而,在1950年7月的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