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毛姆读书随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令人称道的布道词
,雕刻的图案繁复而精美,以金银装饰,十分典雅、华丽而且极其精致,是世间少有的作品。不过这也只能摆在玻璃柜里珍藏,远观是最好的选择,一旦你口渴了想要喝水,还是普通杯子比较适用。蒂乐生的布道词大都是用来演讲的,所以简单自然是其特有的文风,这样,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够让每一位听众听懂。他会极力避免一些华丽浮夸辞藻的堆砌,尽可能不使用修辞,就连当时流行的一些别开生面的巧妙文思他也不会涉及,更不会以明喻暗喻来让听众分心。他的布道词就像是一个学识修养还过得去的人说的话,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并且尽力将之表达清楚,没有差错。

    当然,由于个人口味的不同,这种寻常对话风格的文章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像福楼拜这样卓越的作家就非常讨厌这种风格,还有其他的一些卓越作家认为正式的文风能够让文学艺术更加尊贵,他们大量采用两者或者三者的对偶、并列,试图让文章更加尊贵、优雅,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奏效的。如果将日常对话的风格和这种文风比起来,你会发现前者确实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地方。所以,在我思考了许久之后还是打算从蒂乐生那本普通而平凡的书中摘录出他的几段思考(是他用速记法记下的),当时他肯定不会想到这些文字会被出版的。除了文风之外,它的主题也是我选择那几段的主要原因。读了下面的文字,我想所有读者都会对他报以同情之心——那个饱受恶毒重伤的善良人。

    “人们总会忍不住去想,为了让上帝记住自己,尼希米曾亲身实践美德,广做善事;但是他应该想到需要的费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参与到这里的人也是什么人都有。细想想,这样做除了这个慷慨丰盛的慈善宴之外还凸显了两个重要的美德——节制和自我否定。将自己自负自满的心理否定,将自己尽可能地否定,才能每天和众人一起坐下来吃饭,不独来独往,尤其是和自己相处得不是很融洽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是经常的。一个人不管生前有多能折腾,多么聒噪,抑或有了一些或大或小的名声,都在即将死亡的时候开始弥散消失,这或许才是令人忧郁哀伤的事情吧。倘若一个人经常不在家住,在回到自己屋子时就像个陌生人一样,这是多么令人奇怪的事情啊。”

    “经常将自己用一些规矩束缚起来,甚至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经过仔细斟酌,生怕有什么过错或纰漏,既没有细查也没有批评,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

    “人们最直接的想法就是一个人的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也就越大,相应的行动自由和言论自由也就开阔一些。但事实却是截然相反。正因为他们高高在上,所以才备受关注,享有的自由也就少得可怜。当然,这并不是我的一家之言,比我聪慧的塔利曾经这样说过:‘好运很少会降临在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身上。’他们享受着最高的荣华富贵,但是与其他人相比却是最不自由的。”

    “地位差不多的人只要稍微聪明一些就可以了,那样不但不会被人关注,而且也不会犯傻或犯错。但是那些一直处在舞台灯光下的人,或者一些公众人物则身不由己,所作所为都暴露在观众面前任其观察和批评。”

    “总会有一些适合从政且接受邀请从政的人,我们应该高兴有人能够担起这份职责,他们如此地辛劳工作,耐心处理政务并成为公众人物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感激的。有些人天生就是从政的料,虽然有可能做起事来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是却能够坚持做下来,这无疑对整个世界都是幸运的事。或许我们该为有这些明白人愿意从政而感到庆幸,不管怎么说服从一个公正明智的政府要比公正明智地施政更加简单。我并不是对那些投身于公共事务的人有什么偏见,而是在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他们做得非常好。由于接受的教育不同,有些人始终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与其他人相比,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做起事来也轻而易举,用这种方式来侍奉上帝和公众才是最适合他们的。值得我们倍加尊敬的是那些亲身实践的人。”

    “生活中多些幽静、虔诚和默想沉思,会使人变得专心致志起来,将整个心思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所有的感情也就都有了统一的方向。最终汇成一个伟大的目标,将人的所有思想和精力聚集起来,这样就成就了完美的人生,和自身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聚光灯下的繁忙生活总会给人们带来一些烦恼和不安,所以与独处的时候(那些羞怯且谨慎的人是不会承认这个与自己有关的)相比,人们只有做出更多的善事(心存这个愿望也可以)才能够从这些烦恼和不安中缓和过来。”

    为防止引用得太多使读者厌倦,这里我省去三四段只摘录出最后一段:

    人们最根本的欲望就是对权力和伟大的追求,所以那些有机会或有实力成就大善的说法只不过是虚假的遮掩罢了。如果真的是这样,人必须要有一点雄心壮志才能够证明自己并不愚蠢。对于这种说法给出公众的回应是必需的,当然,这并不是冒犯,我们可以理解为追求伟大固然是一种壮志雄心,放弃伟大同样也是,只不过后者的危险系数更小一些。

    这段话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